麥粒腫又稱瞼腺炎,因其紅腫似麥粒,故名之,是眼瞼腺組織的一種急性化膿性炎症。臨床上以眼瞼緣皮膚局限性紅腫脹痛,眼瞼部有圓形隆起,壓痛明顯,有時有波動,常於瞼緣處或瞼結膜內有黃白色膿點,3~5日後化膿潰破而腫痛漸消為特點,多見於兒童及脾胃虛弱者。瞼腺位於眼瞼組織深部,但開口於瞼緣處,細菌可由開口處進入腺體而引起炎症。根據受損腺體組織的不同而有內外之分。
外瞼腺炎也叫瞼緣癤,俗稱針眼,為睫毛囊所屬的傑氏皮脂腺炎,多為葡萄球菌感染所致,與身體它處所引起的癤腫相同。
內瞼腺炎是瞼板腺的化膿性炎症,較外瞼腺炎少見,但兩者症狀相似,隻是疼痛更甚。
中醫認為此病多因風熱外襲,熱毒上熏,結聚胞瞼,致使局部紅腫熱痛,或過食辛辣,熱蘊脾胃,毒伏胞瞼,營衛失調,氣血凝滯而成。當以疏風瀉熱,解毒散結為治,可選用下列中藥浴療法。
(一)局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野菊花、蒲公英、地丁、腫節風各等量。
“用法”將藥加清水適量煎沸,後過濾去渣,先取藥液200毫升,分2次內服。再將剩餘藥液倒入碗內,趁熱先熏後洗患眼。最後將毛巾浸透,熱敷患處。每日2~3次。
“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麥粒腫。
“提示”患者熏洗後應避風靜臥30分鍾,以防毛孔張開,風寒趁虛而入。
療方2
“成分”桑葉、菊花、連翹、生地各15克,黃連10克。
“用法”將藥加清水1000毫升,煎湯後過濾去渣取液,趁熱先熏後洗。每日1劑,每日2次。
“功能”清熱散風、消腫止痛。
“主治”麥粒腫。
療方3
“成分”蒲公英60克、野菊花15克。
“用法”將藥加清水煎煮,頭煎內服;二煎取液熏洗患處。每日1劑,每日數次。
“功能”清熱解毒。
“主治”麥粒腫。
療方4
“成分”蒲公英、金銀花各15克,白芷、赤芍各10克。
“用法”將藥共水煎,先熏患眼,待稍涼後過濾去渣,取一半藥液口服,另一半藥液洗眼。每日2次。
“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主治”麥粒腫。
(二)麵、足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薏苡仁30克,金銀花20克,蒲公英、當歸、川芎、陳皮、甘草、梔子、大黃各10克。
“用法”將是藥放入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熏洗患眼,每日2次;餘藥倒入浴盆中。加入溫水少許,浸泡雙足。每日2次,每次10~30分鍾,連續2~3天。
“功能”清熱明目,解毒消腫。
“主治”麥粒腫。
療方2
“成分”夏枯草、金銀花、野菊花、淡竹葉各10克。
“用法”將上藥放入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熏洗患眼,每日2次;餘藥倒入浴盆中,加入溫水少許,浸泡雙足。每日2次,每次10~30分鍾,連續2~3天。
“功能”清熱明目,解毒消腫。
“主治”麥粒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