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小兒麻痹症(1 / 1)

小兒麻痹症是脊髓灰質炎的俗稱,是一種急性病毒性傳染病,主要由病毒侵入血液循環係統引起,部分病毒可侵入神經係統。常流行於夏秋季節,患者多為1~5歲兒童,以弛緩性癱瘓為特征,患病後可獲終身免疫。症狀為突然發熱(類似感冒)、煩躁、不安、多汗、全身疼痛,發熱後肢體突然出現一側或雙側不對稱的弛緩性癱瘓,多發生在下肢,肌肉關節痛,感覺敏感。其病因病機多為燥熱傷肺,津液受灼,肺熱葉焦、筋脈失養,或濕熱傷筋,絡道不通所致。至後期多由肝腎氣血具損,而發筋枯脈萎,肌肉萎縮,骨節緩縱而不收。

本病屬中醫“濕痹”、“萎證”範疇,前期症狀為外感風、濕、熱等時邪所致,後期則累及肝腎而致肢體癱瘓,萎縮畸形等,當以清熱利濕,通絡活血,補益肝腎為治,采用中藥足浴療法有輔助治療之效。

足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白酒100毫升,生草烏、幹薑、桂枝、伸筋草、川芎、丹參、絡石藤、雞血藤各6克。

“用法”將藥煎湯,待稍溫後加白酒100毫升浸浴患處,每日1次。

“功能”溫經散寒、化瘀通絡。

“主治”早期小兒麻痹症。

療方2

“成分”生草烏、幹薑各20克,絡石藤、雞血藤各50克,伸筋草、川芎、丹參各15克。

“用法”將上藥擇淨,放於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文火煎沸,置浴盆中,候溫時將患兒雙足放入足浴。每次15~20分鍾,每日2次,每日1劑。也可同時熏蒸患處,洗浴時可兌入白酒100~200毫升以助藥力。

“功能”活血驅風、溫經散寒。

“主治”適用於小兒麻痹後遺症的早期及癱、痿、痹證之偏風寒濕瘀者。

療方3

“成分”燒酒、黃酒各60毫升,木瓜、透骨草、麻黃、當歸、地膚子各12克,桂枝9克,紅花、川牛膝各13克,露蜂房1隻。

“用法”上藥加清水適量煎煮,後加入燒酒、黃酒各60毫升,繼續煎煮後,倒入盆中,趁熱燙洗患肢。必須使藥力熱透,方可有效。每劑可洗3次。

“功能”溫經祛濕、活血通絡。

“主治”適用於小兒麻痹症。

“提示”待熱退後,方可用此方。用藥液擦洗的同時,應輕輕揉按患者局部肌肉。每次5~10分鍾,以促使筋脈氣血流通。

療方4

“成分”當歸19克,蘇芍、川牛膝各15克,木瓜、桂枝、紅花、地膚子各12克,甲珠20克,透骨草15克,麻黃10克,露蜂房1個。

“用法”將藥煎湯,然後加入燒酒、黃酒各60毫升,繼續煎煮,倒入盆內,趁熱洗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

“功能”祛風活血、溫經通絡。

“主治”小兒麻痹後遺症。

“提示”用藥液擦洗同時,應輕輕揉按患者局部肌肉。

療方5

“成分”川續斷、防風、羌活、獨活、當歸各9克,杜仲、黃芪移21克,五加皮15克,木瓜、赤芍各10克。

“用法”上藥加清水適量,煎沸5分鍾,去渣倒入盆內,待藥溫適度浸泡擦洗患肢30分鍾。每日2次。

“功能”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益氣通絡。

“主治”適用於小兒麻痹後遺症中期。

療方6

“成分”桃仁、紅花、桂枝、當歸、赤芍、白芍各30克,細辛、地龍、川芎各10克,熟地12克,花椒、伸筋草、雞血藤各20克。

“用法”將上藥加入清水2000毫升,浸泡1天後,文火煎煮好後將藥液倒入瓷盆內,熱熏患處,並用棉墊覆蓋患處,先熏後洗,而後足浴。早、晚各1次,每次30~60分鍾,每劑可用2~3天,療效滿意。

“功能”溫經散寒,活血通絡。

“主治”適用於上下肢麻木疼痛之痿痹。

療方7

“成分”大蔥60克,生麻黃、生川芎、石菖蒲、陳艾、生薑各30克,白芷、羌活、荊芥各15克。

“用法”上藥放入藥鍋中,加入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置浴盆中,待溫度適宜時洗浴。每日1次,每次10~30分鍾,連續10~20天。

“功能”溫經通絡,活血化瘀。

“主治”小兒麻痹症。

療方8

“成分”四季蔥120克,川牛膝、乳香、沒藥各20克,馬錢子、淨麻黃各15克,樟腦10克,生川烏、生草烏各5克。

“用法”上藥放入藥鍋中,加入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置浴盆中,待溫度適宜時洗浴腰部及雙下肢。每日1次,每次10~30分鍾,連續10~20天。

“功能”溫經通絡,活血化瘀。

“主治”小兒麻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