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又稱“痧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種小兒常見發疹性傳染病,經呼吸道傳播,傳染性大,體弱兒及嬰兒常有嚴重並發症。本病流行於冬春兩季,但四季均可發生,多見於半歲以上的嬰幼兒,1~5歲發病率尤高。臨床表現為發熱,結膜炎,上呼吸道炎等,以頰黏膜出現麻疹黏膜斑,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為特征。本病初起,高熱3天,伴有咳嗽、流涕、噴嚏、兩眼結膜充血、畏光、流淚等症狀,起病第2天後患兒口腔黏膜充血粗糙,在頰內黏膜上可見白色斑點,有紅暈環繞,初為針尖大小,逐漸增大或部分融合,稱為麻疹黏膜斑,遍身出紅色疹點,因稍見隆起,捫之礙手,故名麻疹。出疹期周身漸布暗紅色的斑丘疹,順序見於頭麵、胸、背、腹、四肢、手心足底。此期熱度高,往往高至40℃,有全身不適及各種炎症表現,易有厭食,哭鬧,輕度腹瀉或明顯嗜睡。退疹期按出疹順序消退,熱度同時下降,其他症狀也好轉。恢複期皮疹處有麥鼓樣輕微脫屑,留棕色斑痕,2~3周內消失。實行預防接種後,降低了本病發病率並控製了流行。

中醫認為,本病多為時疫毒邪侵襲肺脾所致,當以清熱解毒為治,當麻疹並發肺炎或出疹不暢時,配合下列藥浴療法可有較好的療效。

(一)全身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黃酒60毫升,苧麻60克,紫蘇葉、紫背浮萍各15克,芫荽子9克。

“甩法”上藥加清水2000毫升,水開後,繼續煎煮10分鍾,加入黃酒60毫升,繼續煎煮,連渣倒入浴盆中,趁熱熏蒸患者麵部及四肢,稍溫後,複用毛巾蘸藥液擦洗全身。每日熏洗1次。

“功能”透發麻疹。

“主治”適用於麻疹將出未出,或初出一二日,因風寒外襲,熱溫內閉而致麻疹隱隱而氣急者。

“提示”洗身後要擦幹,蓋薄被,讓患兒微微出汗。

療方2

“成分”西河柳60~100克。

“用法”將上藥加清水1500毫升煎沸,倒入盆內,趁熱先熏後洗全身。每日早、晚各1次。通常用藥1~2次麻疹即可出齊。

“功能”透發麻疹。

“主治”麻疹出而不透,喘嗽悶亂者。

療方3

“成分”紫背浮萍、椿白皮各90克,西河柳30克。

“用法”上藥加清水2000毫升煎沸,將藥液倒入盆內,然後用幹淨毛巾蘸熱藥液,擦抹全身皮膚。擦後讓患兒蓋被靜臥,麻疹即可出透。通常用藥1次,最多2次。

“功能”透發麻疹。

“主治”適用於小兒麻疹出而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