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脫肛,又名小兒直腸脫垂。是指直腸脫出於舡門外的疾病,屬於中醫脫肛範疇。以排便時直腸黏膜或直腸全層或部分乙狀結腸黏膜脫出肛門外,便後脫出物可自動回縮,伴排便不暢,枯液便、肛門疙癢等為主症。其病因病機多由小兒髒腑虧損,中氣下陷,關門不固,或積濕濕熱下注所致。采用藥浴治療本病有較好的療效。

(一)局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五倍子30克,明礬15克,石榴皮10克。

“用法”上藥加水1000毫升,用文火煎煮30分鍾,後過濾去渣,趁熱先熏後洗,同時將脫出的部分輕輕托回肛內。

“主治”各種小兒脫肛。

“提示”應進食營養豐富而易消化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療方2

“成分”鮮蝸牛3~5隻,冰片適量。

“用法”取鮮蝸牛洗淨,將冰片研末撒在蝸牛的貼地肉上,置洗淨的瓦缽或盆內,讓其分泌黏液,加蓋封好。同時,先用鹽開水或1:1000的pp粉溶液洗患處,再用蝸牛分泌的黏液塗在脫出的直腸周圍,傾刻壓進腸內,用紗布蓋好,作“T”字形固定。

“主治”各種小兒脫肛。療效佳。

“提示”應進食營養豐富而易消化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之品,保持大便通暢。

療方3

“成分”黃芪、馬齒葉各60克,升麻30克。

“用法”上藥加水1500毫升:水煎去渣後,倒入盆內,趁熱熏洗肛門10~20分鍾,每日2~3次,10日為1療程。

“主治”小兒脫肛中氣下陷型。症見腸黏膜脫出肛外,形體消瘦,麵色萎黃,納呆食少,舌淡苔薄白,脈弱。

“提示”本方主要用於體質差的患兒。在用藥液熏洗的同時,配合升舉益氣的中藥或補中益氣丸、歸脾丸等中成藥內服。

(二)坐浴療法

“成分”五倍子、地榆、土黃連各30克。

“用法”上藥水煎,濾液去渣後,倒入盆內用藥液坐浴後,將脫出部分輕輕托回肛內。每日1次,7日為1療程。

“主治”小兒脫肛屬濕熱型者。

“提示”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