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女性陰道內有少量白色無臭的一種黏稠分泌物,如涕如唾,綿綿不斷,滑潤陰道,為生理性帶下。女性在發育成熟期,或經前經後,或妊娠初期,白帶可相應增多,不作病論。若帶下量過多,色、質、味發生異常變化,並伴有腰酸,小腹疼痛者,為帶下病。西醫診斷為陰道炎、宮頸糜爛。盆腔炎等急、慢性炎症疾病及宮頸癌、宮體癌等,均可出現帶下病的症狀。
中醫認為,本病多為肝鬱脾虛,濕熱下注,或腎氣不足,下元虧損所為,當以疏肝健脾,清熱利濕,溫腎固元,收澀止帶為治,可選用下列藥浴療法。
(一)局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蛇床子、土茯苓各30克,白鮮皮、百部各15克,黃柏、枯礬、苦參各9克。
“用法”上藥加清水適量,煎沸10~15分鍾,去渣取汁倒入盆內,趁熱熏洗外陰部。每日熏洗2~3次,每次約15~20分鍾。
“功能”清熱利濕、止帶殺蟲、止癢。
“主治”適用於濕熱帶下。
“提示”治療期間,忌食腥發油膩,勿用公共浴池,節製性生活。
療方2
“成分”野菊花、蛇床子各30克,苦參20克,生百部15克,枯礬12克。
“用法”上藥用紗布包好後,入水煎30~40分鍾,取煎液趁熱熏陰部。每劑可用2天,每日3~4次,每次15~30分鍾。
“功能”清熱解毒、利濕止帶。
“主治”適用於濕毒帶下。
療方3
“成分”蛇床子50克或鴉膽子15克。
“用法”將蛇床子或鴉膽子研碎後,加水500毫升煎煮,趁熱熏洗陰部。每日1次。
“功能”清熱燥濕止癢。
“主治”適用於白帶增多,屬濕熱者。
(二)坐浴、足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蛇床子、防風、透骨草、苦參、川椒、蒺藜、黃柏、銀花、槐花各10~15克。
“用法”水煎熏洗坐浴外陰。每日2次,10日為1個療程。
“功能”祛風除濕、清熱止帶。
“主治”適用於帶下病。
療方2
“成分”石榴花30克。
“用法”將上藥擇淨,放入藥鍋中,加入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先熏蒸會陰部,待溫度適宜時坐浴並足浴。每日1劑,每日2次,每次30分鍾,連續5~7天。
“功能”收澀止帶。
“主治”適用於赤白帶下。
療方3
“成分”透骨草10克,艾葉6克,蒲公英、馬齒莧、紫花地下、防風、無活、獨活備5克,甘草3克。
“用法”將上藥放入藥鍋中,加入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先熏蒸會陰部,待溫度適宜時坐浴並足浴。每日1劑,每日2次,每次30分鍾,連續5~7天。
“功能”清熱解毒,祛風燥濕。
“主治”適用於帶下黃稠伴陰癢者。
療方4
“成分”胡蘆茶60克,虎杖、金櫻根各30克,甘草20克。
“用法”將上藥放入藥鍋中,加入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先熏蒸會的部,待溫度適宜時坐浴並足浴。每日1劑,每日2次,每次30分鍾,連續5~7天。
“功能”清熱解毒,利濕止癢。
“主治”帶下。
療方5
“成分”仙人掌適量。
“用法”將仙人掌去刺,洗淨,切碎,放入藥鍋中,加入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先熏蒸會陰部,待溫度適宜時坐浴並足浴。每日1劑,每日1~2次,每次30分鍾,連續5~7天。
“功能”清熱解毒。
“主治”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