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在行經前後,或正值經期,小腹及腰部疼痛,常可伴麵色蒼白,頭麵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惡欲吐等證,並伴隨月經周期發作,稱為痛經,亦稱經行腹痛。

中醫認為,本病多為肝鬱不舒,氣滯血瘀,或寒凝經脈,氣血不暢所致,當以活血化瘀,溫經止痛為治,可選為下列足部藥浴療法。

足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益母草、香附、乳香-、沒藥、夏枯草各20克。

“用法”將上藥放入藥鍋中,加入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溫度適宜時洗浴並足浴。每日1劑,每日2次,每次30分鍾,連續2~3天。

“功能”活血散寒,溫經止痛。

“主治”適用於痛經伴有小腹疼痛,遇寒加重,經色暗黑夾血塊。

療方2

“成分”紅花5克。

“用法”將紅花放入藥鍋中,加入清水適量,先浸泡5~10分鍾後,水煎2次,二液混合,置於浴盆中,候溫時足浴。每日1劑,每日2次:再將紅花藥渣搗爛,外敷於足心湧泉穴,每日換藥1次,連續3~5劑。於月經前1周開始使用,連用2~3個月經周期。

“功能”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主治”適用於血瘀痛經。

療方3

“成分”溫水1桶。

“用法”取水桶1個,加入溫水,將雙足置於溫水中足浴,並時時用毛巾搽洗至膝關節上下。每日1~2次,每次10~30分鍾,連續2~3天。

“功能”溫經散寒。。

“主治”適用於痛經。

“提示”每日用溫水足浴,可局部保溫,防止寒濕之邪由足入裏,從而防治痛經。

療方4

“成分”當歸、益母草各10克。

“用法”將上藥放入藥鍋中,加入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置於浴盆中,候溫時足浴。每劑藥可用3天,每晚1次,連續2~3劑。於月經前1周開始使用,連用2~3個月經周期。一般用藥8~15日即愈。

“功能”養血、活血、止痛。

“主治”適用於血虛痛經,症見小腹疼痛,月經量少,麵色蒼白等。

療方5

“成分”杜仲、菟絲子各等量。

“用法”將二藥共研細末,裝瓶備用。使用時每次取藥末5克,於夜晚睡前置浴盆中加適量溫水足浴,每日1次,連續2~3個月。

“功能”補益肝腎。

“主治”適用於腎虛痛經,症見痛經伴有小腹疼痛。畏寒肢冷,小便頻多等。

療方6

“成分”香附子30克,柴胡10克。

“用法”將上藥放入藥鍋中,加入清水適量,先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置於浴盆中,候溫時足浴。每日1劑,每日2次,連續3~5劑。於月經前1周開始使用,連用2~3個月經周期。

“功能”疏肝理氣,活血止痛。

“主治”適用於肝鬱氣滯痛經,症見痛經並有腹部脹痛,胸悶,愛生氣等。

療方7

“成分”五靈脂、香附、延胡索、當歸各20克,赤芍15克,桃仁、沒藥各10克。

“用法”將上藥放入藥鍋中,加入清水適量,先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置於浴盆中,候溫時足浴。2日1劑,每日2次,每次15~20分鍾。於月經前3天開始使用,連續3~5劑,連用2~3個月經周期。

“功能”理氣活血,化瘀止痛。

“主治”適用於血瘀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