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病又稱原發性高血壓,是以動脈血壓升高,尤其是舒張壓升高為特點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WTO)建議的血壓判別標準:正常血壓,收縮壓≤18.64千帕(140毫米汞柱),舒張壓≤12.1千帕(90毫米汞柱)。成年人高血壓,收縮壓≥21.3千帕(160毫米汞柱),舒張壓≥12.7千帕(95毫米汞柱)。臨界高血壓,指血壓介於上述二者之間。高血壓的一般臨床表現為收縮壓持續>21.3千帕(160毫米汞柱),舒張壓>12.7千帕(95毫米汞柱),多伴有眩暈、頭痛、頭脹、耳鳴、心慌、手指發麻、麵紅、煩躁、失眠等症狀。

以下因素與高血壓的發病有關:40歲以上,肥胖者,攝入食鹽過多者,大多數有家族遺傳史者,高血壓的發病率高;有噪聲的工作環境,職業過度緊張的腦力勞動者均易發生高血壓,城市中的高血壓發病率高於農村。

由於其是一種慢性疾病,治療過程比較長,臨床治療以服用各種降壓藥為主,但多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影響治療效果。因而目前臨床上多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小劑量多種藥物聯合及交替使用,以期減少不良反應,防止或延緩產生耐藥性,足部藥浴療法防治高血壓,可有效地防止藥物的毒副反應,且效果明顯。

足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獨活18克,磁石、石決明、黨參、黃芪、當歸、桑枝、枳殼、烏藥、蔓荊子、白蔟藜、白芍、炒杜仲、牛膝各6克。

“用法”將上藥同放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溫時足浴。每日1次,每次10~30分鍾,一副藥可用2~3次。一般用藥1~3次,血壓即可降至正常,正常後即停藥。

“功能”平肝潛陽。

“主治”高血壓。

療方2

“成分”桑枝、桑葉、茺蔚(益母草)子各10~15克。

“用法”將上藥同放在中,加水1000毫升,浸泡5~10分鍾後,煎至600毫升,放入浴盆中在40~50℃水溫時泡腳30~40分鍾,每晚1次,浴足後擦幹就寢。一般泡腳30分鍾後開始降壓,1小時後作用最強,維持4~6小時。若8小時後血壓有回升,可煎湯第二次熏洗,一般經1~2次治療可恢複到平時的基礎血壓。

“功能”清熱瀉肝。

“主治”適用於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症見血壓上升,頭痛頭暈,肢體麻木,麵紅目赤等。

療方3

“成分”鉤藤30克。

“用法”治療前1天停用降壓藥,治療期間不用降壓藥,將鉤藤切碎,布包(可加少量冰片),於每日晨起和晚睡前放入盆或桶內,加溫水足浴,每次30~45分鍾,可不斷加水,以保持水溫,每包用1天,10天為1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