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人體內有一種叫作嘌呤的物質的新陳代謝發生了紊亂,尿酸(嘌呤的氧化代謝產物)的合成增加或排出減少,造成高尿酸血症,當血尿酸濃度過高時,尿酸即以鈉鹽的形式沉積在關節、軟組織、軟骨和腎髒中,引起組織的異物炎性反應。表現有急慢性痛風性關節炎,關節畸形、痛風石、腎結石和腎髒病變。發病多在30~40歲,本病男性約占95%,中年發病;女性多在絕經期後發病,症狀輕,有家族遺傳性。臨床經曆無症狀期、急性關節炎期和慢性關節炎期。類似中醫之痹證、曆節風病等。其臨床特點為關節紅、腫、熱、病反複發作,關節活動不靈便,血尿酸增高(急性發作期血尿酸超過420毫摩爾/升)。其病因病機為正氣不足,複感風寒濕或風濕熱邪,致外邪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
(一)全身藥浴療法
“成分”雞血藤150克,蘇木、川續斷、狗脊、防風、獨活、羌活各100克,川芎、牛膝、烏蛇、血竭、兒茶各60克,紅花30克,當歸、製乳香、製沒藥各20克。
“用法”將藥加水煎液,倒入溫度適宜的洗澡水中,浴身。每日1次,15~30日為1個療程。
“主治”適用於痛風,關節疼痛者,有效率100%。
“提示”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二)局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王不留行40克,大黃、海桐皮各30克,馬錢子、生半夏、艾葉各20克,紅花15克,蔥須3根。
“用法”上藥煎湯2000毫升,置於桶內,以熱氣熏蒸患部,待藥液降溫後,浸洗患處。每日2次,7日為1療程。
“主治”適用於痛風,有效率100%。
“提示”方中馬錢子為劇毒藥品,生半夏亦有毒,因此,切記不可內服。若浸洗患部有創口,最好暫時不用,孕婦慎用。
療方2
“成分”生草烏、生川烏、生南星、生半夏、艾葉各30克,生附子15克。
“用法”上藥煎湯2000毫升,置於桶內,以熱氣熏蒸患部,待藥液降溫後,浸洗患處。每日2次,7日為1療程。
“主治”主治痛風性關節炎,屬陰寒凝滯者,症見關節疼痛劇烈,日輕夜重,肌肉麻木,舌質淡,苔薄白,脈遲。
“提示”本方大部分藥物有劇毒,用量亦較大,切記不可內服。使用時,若見關節腫熱痛甚,辨證屬熱證者,可加乳香、沒藥、連翹、黃柏15克或配合外敷雙柏散。
(三)足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雞血藤150克,蘇木、川斷(續斷)、狗脊、獨活、羌活各100克,川芎、牛膝、烏梢蛇、血竭、兒茶各60克,紅花30克,當歸、製乳香、製沒藥各20克。
“用法”將上藥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溫時足浴。2日1劑,每日1次,每次10~30分鍾,15~30天為1個療程,連續1~2個療程。
“功能”活血通絡,消腫止痛。
“主治”痛風。
療方2
“成分”王不留行40克,大黃、海桐皮各30克,馬錢子、半夏、艾葉各20克,紅花15克,蔥須3根。
“用法”將上藥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2000毫升,放入浴盆中,待溫時足浴。每日1劑,每日2次,每次10~30分鍾,7天為1個療程,連續3~5個療程。
“功能”通絡止痛。
“主治”痛風。
療方3
“成分”樟木500克。
“用法”將上藥置大桶內,桶邊放一木凳,以急流水一擔(約50千克)煮沸泡之,桶內放一木凳,令人坐桶邊,放足於桶內熏洗,並以草或布單圈其外,勿令湯氣入眼。每日足浴1次,每次1小時,7~10天為1個療程,連續1~2個療程。
“功能”活絡止痛。
“主治”痛風。
療方4
“成分”羌活、防風、土鱉蟲、川芎、木瓜、炒艾葉、五加皮、地龍、當歸、伸筋草各30克。
“用法”將上藥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溫時足浴。每日1劑,每日2次,每次20~30分鍾,連續3~5天。
“功能”活血通絡,祛風除濕。
“主治”痛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