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為臨床常見病證,由於風、火、痰、虛、瘀引起的清竅失養,臨床上以頭暈、眼花為主症的一類病證。多見於中老年人,亦可發生於年輕人,其輕者閉目可止,重者如坐車船,旋轉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惡心、嘔吐、汗出、麵色蒼白等症狀,嚴重者可突然撲到。其病因病機為肝陽上亢、氣血虧虛、腎精不足、痰濕中阻。

(一)全身藥浴療法

“成分”生地、桑寄生各200克。

“用法”將上藥裝紗布包內,放入熱水浴池10分鍾,入池浸泡20分鍾,每日1次。

“功能”肝陽眩暈。

“主治”眩暈。

(二)足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吳茱萸、桃仁、丹參、夏枯草、川牛膝各10~15克。

“用法”將上藥加清水2000毫升煎至1500毫升,倒入腳盆內,待藥液溫度50~60℃時,先用消毒毛巾蘸藥液擦洗雙腳(腳底、腳背)數分鍾後。再將雙足浸泡在藥液中30分鍾。每日浸洗1~2次。洗後臥床休息1~2小時。每劑可用2次。

“功能”活血通絡、導熱降壓。

“主治”適用於高血壓病所致眩暈、頭痛等症狀。

“提示”患者保證充足睡眠,注意勞逸結合。眩暈發作時應臥床休息,閉目養神,不作旋轉、彎腰等動作,以免誘發或加重病情。密切關注血壓,保持心情愉悅,應適當增加營養。

療方2

“成分”夏枯草30克,鉤藤、菊花各20克,桑葉15克。

“用法”將上藥加清水2000毫升煎至1500毫升,倒入腳盆內,待藥液稍燙時,將雙腳浸泡在藥液中30分鍾。每日1~2次,10~15日為1個療程。

“功能”清熱平肝。

“主治”適用於肝陽上亢所致的眩暈、頭脹痛、耳鳴、易怒、失眠多夢等。

療方3

“成分”香瓜藤、黃瓜藤、西瓜藤各30克。

“用法”將上藥煎湯取汁,浸泡雙足。日換藥1劑,每日2次,每次20分鍾。

“功能”肝陽眩暈。

“主治”常見的症狀為眩暈、頭脹痛、易怒、失眠多夢等。

療方4

“成分”鉤藤(剪碎)20克,冰片5克。

“用法”將上藥置於盆內,加溫水適量浴足。在治療過程中,稍冷可不斷加熱水。每日2次,每次30分鍾左右,10日為1個療程。於晨起和晚上睡前進行。

“功能”“主治”各種高血壓眩暈患者。

“提示”因鉤藤的有效成分在煎煮時極易損失,故本方隻用溫水浸泡,而不能用沸水。用本方見效後,仍須繼續使用2~3個療程,以鞏固療效。若用本法治療3日後仍不見效,當改他法治療。

療方5

“成分”獨活18克,磁石、石決明、黨參、黃芪、當歸、桑枝、枳殼、蔓荊子、白蒺藜、白芍、杜仲、牛膝、烏藥各6克。

“用法”將上藥加水2000毫升煎煮,後過濾取汁1500毫升,待水溫為40~50℃時,浸泡雙足10分鍾,後逐漸加水至踝關節以上,繼續保持水溫在40~50℃,雙足相互不斷搓動。每日1次,足浴時間30分鍾左右,10日為1個療程。

“功能”鎮肝熄風、柔肝補腎、益氣養血。

“主治”適用於高血壓病引起的眩暈、頭痛、麻木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