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線加方塊的軍旅生活,是人生的一個轉折。宿舍中被子、牙刷、毛巾、掛包要“橫平豎直”;院子裏曬的衣服、鞋襪,種植的草、花、樹要“線線看齊”。隊員們懂得,這線條中錘煉的是紀律,是作風,是士氣,是戰鬥力。
方隊隊長王武英介紹說,解放軍的受閱隊員在完成任務後,有立功、上學、提幹、提前晉職等多種獎勵方式,而這些對於女民兵來說,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她們很多人失去了單位,麵臨著轉崗、擇業、重簽合同等問題。這就需要深入細致的政治思想工作。我們采取了家庭、單位、與方隊“三結合”的方式做工作。
在受訓初期,方隊給每位家長和單位都寫了彙報信,家長們也給孩子寫回信。每封信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張晶的父母來信這樣寫道:“女兒,你能參加新中國成立50周年閱兵,是你一生的光榮,也是爸爸媽媽的光榮。中國女民兵之多,能有多少人有幸參加閱兵?你一定要珍惜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為祖國爭光,為爸媽爭光。”盧鬆勇的姐姐來信說:“小妹,這封信本來應該由媽媽給你寫,但是她已經不在人間了。臨終時,媽媽再三叮囑不要告訴你,讓你安心訓練。媽媽在九泉之下為你祈禱,希望你通過天安門,接受黨和人民檢閱……”還有一封信,是朝外街道寫給陳群的:“我們知道,你所在的海藍雲天商廈已經倒閉,你失去了固定工資,但我們一直在關心你。街道決定每月從微薄的經費中撥出700元,作為你的工資,一直到閱兵勝利。請放心,我們支持你。”
親人的來信,感撼著姑娘們的心,她們自覺地投入到了火熱的訓練中。
2.掉皮掉肉不掉隊
淩晨4點半,一陣嘹亮的軍號把睡得正香的姑娘們催醒。大家立刻整隊出發,跑步進入練兵場。軍姿訓練是基本功,也是氣質、力量、美感的結合。它要求提臀收腹、腰背挺拔、兩眼有神、紋絲不動。教官在她們的脖領上插上大頭針,頸部稍一歪斜,就有針紮之疼;在她們的兩腿膝蓋內側夾一片樹葉,腿若打晃,葉片便會掉下來;在掌心與外褲線之間夾一小石子,手若發懶,石子就會滾落。初站軍姿,不到半小時就會有人暈倒。冬天,雪花往脖子裏鑽,手腳凍得發麻、發癢,生了凍瘡;夏天,陽光灼熱,飛蟲不停粘你的臉,鑽心的癢。“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這句口號是隊員們的座右銘,遇到痛苦,大家就默讀它。經過了3個多月的“煎熬”,她們的雙腿終於變直了,可以夾住樹葉了。站立時間由20分鍾延長到80分鍾。
走正步,動作最難。《條令》上規定:踢腳高度25公分,步幅75公分,步速每分鍾為116步。要領是繃腳麵,壓腳尖,小腿帶大腿,腳掌與地麵平行。一中隊一班的幾名隊員開始動作總是不到位,影響了班級成績。班長李靜和全班15名隊員決定:集體綁沙袋。本來訓練強度就很大,再加上5公斤的沙袋,踢起來兩腿發沉。每天10個小時的訓練,衣服像水洗一般。為了保持頸椎平直,她們向儀仗隊學習,睡覺一律去掉枕頭。姑娘們向自我挑戰。一周後,教官拿著繩子、尺子、秒表,踢腳量高度,落地量幅度,走步計速度,一個人一個人地檢查驗收。姑娘們昂首挺胸,標準地踢出200米正步,獲得了中隊的流動紅旗。教官說:“記住,這隻是初級階段,艱苦還在後邊。”
發了新皮靴,本來是高興的事,可是姑娘們腳卻麵臨著“殘酷”的“磨練”。90%以上的隊員腳上都起了水泡、血泡,襪子和血粘在一起,脫都脫不下來。三中隊隊員馮玉娥因為腳腫,她要的皮靴比平日大了兩號,可還是穿著費勁,不到一天的功夫,腳上的血泡變成一個“班”(17個)。還有沈蘭、史霞、劉英娜、劉金玲等,她們腳心腳背都起了泡,睡覺時腳腫得像饅頭,呈蜂窩狀,能看見紅紅的肉,腳不敢放在床上,懸空搭在床欄杆上。
隊員平均每人每天走30多公裏路,累計起來,一年走了一次二萬五千裏長征。從修鞋隊我們得知,閱兵村在一年中用了4噸鞋掌,1噸鐵釘,半個月釘一次掌,4天釘一次鞋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