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厲兵秣馬懲“台獨”!世紀閱兵振國威(9)(3 / 3)

此刻,代表著共和國武裝力量構成的42個方隊整齊列陣東長安街。這蜿蜒2公裏長的受閱隊伍,是1萬多名官兵和400多輛戰車組成的鋼鐵巨陣。

千人軍樂團高奏閱兵曲,江澤民乘檢閱車徐徐向東。

這是黨的第三代領導核心第一次在天安門廣場檢閱三軍部隊;

這是共和國本世紀最後一次國慶盛大閱兵。

10時36分,當江澤民在天安門城樓發表了講話後,軍樂聲再次回蕩在天安門上空,氣勢磅礴的閱兵分列式開始了。

像一團流曳的火焰,鮮豔的軍旗首先映入人們的視線。156名三軍儀仗隊員護衛著這麵鮮血染紅的神聖戰旗。

“向前,向前,向前……”17個徒步方隊伴隨著整齊的步伐聲動地而來,接受祖國和人民的莊嚴檢閱。

陸軍的三色迷彩,仿佛秋日裏斑斕的草場――來自北京軍區的兩個步兵方隊,一支曾在太行山擊斃日本“名將之花”阿部規秀,另一支湧現過“濟南第一團”等31個英模單位。

宛若藍色的海洋,恰似潔白的波浪――黑飄帶、藍披肩勾畫出海的風采,孔武有力的麵龐上鐫刻著海的威嚴。平均年齡18歲的水兵方隊,顯示出人民海軍邁向新世紀的希望。

黑白相間的作戰服,展現著傘兵健兒翱翔藍天馳騁大地的氣概――作為曾威震上甘嶺的英雄部隊,今天,黃繼光的傳人們熱帶雨林淩空展翼,雪域高原縱橫逾越,昔日的陸地猛虎插上了雄鷹的翅膀。

一支支威武的方隊走過,如勁風呼嘯,如春雷滾地。那青春的橄欖綠,是武警官兵熱血鑄就的盾牌;那朝霞般的橘紅色,是女民兵方陣的颯爽英姿……

25個機械化方隊出現在人們眼前。一輛輛坦克、步戰車、裝甲車披堅執銳,一門門榴彈炮、滑膛炮、加榴炮、火箭炮、自行高炮昂首挺胸……

50年前的今天,當毛澤東主席親手升起第一麵五星紅旗,中華民族把珍藏心中一個多世紀的激情都迸發出來,縱情歡呼戰無不勝的人民軍隊首次通過天安門。當時的受閱武器95%是從戰場上繳獲的;而此刻,95%為國產新裝備。

天安門城樓上85歲高齡的開國上將楊成武感慨萬千,“彈指一揮50年,人民軍隊換新顏。今天的閱兵式是國慶閱兵中最壯觀的一次。”

正如這位擔任過開國大典閱兵副總指揮的老將軍所親身感受的那樣,一個“新”字概括了今天大閱兵的鮮明特征。

這是13次國慶閱兵中兵種最多的一次。改革開放新時期誕生的陸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武警特警、預備役等部隊,今天第一次彙入了這受閱大軍中。

這一切,連著一個世紀偉人的名字――鄧小平。

人民不會忘記,就在國慶35周年閱兵過後8個月,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伸出的一個指頭震驚了世界:中國軍隊裁減員額一百萬。

就像這次大閱兵所展示的如虹氣勢一樣,在中國大裁軍的舞台上,上演的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雄壯活劇。經過那次戰略調整,全軍減少了大軍區和軍官的數量,卻增加了陸軍航空兵、電子對抗部隊等現代化兵種部隊。新組建的集團軍內,特種兵首次超過了步兵……

帶著“葉挺獨立團”的鐵軍雄風,18輛輪式裝甲戰鬥車隆隆駛過。從騾馬化到摩托化到機械化,人民解放軍陸軍已基本形成了立體機動作戰的裝備體係和比較配套的支援保障體係。作為陸軍巨變的縮影,這支機械化勁旅,有著猛虎嘯月的威嚴,瀑布瀉地的氣勢。

天安門作證,1900年,八國聯軍把大炮架在正陽門上,2900多名耀武揚威的侵略者竟在故宮裏舉行“閱兵”。

今天,天安門廣場成了歡樂的海洋,10萬雙手臂揮舞彩旗、花環,編織成一幅幅絢麗的圖景,編織成江澤民關於軍隊建設“總要求”的20個醒目大字: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

如同眼前這飄揚的戰旗,我軍現代化建設的接力棒代代相傳;如同腳下這筆直的長街,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