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百年長夢今宵圓!火樹銀花廣場夜(32)(2 / 3)

澳門基本法是中國政府對澳門一係列方針政策的具體化、法律化,是未來澳門特區的施政依據、根本大法。基本法頒布後,澳門進入了後過渡時期,迎接回歸的工作主要是圍繞著如何實現澳門的各項事務與基本法相銜接。

基本法事關千家萬戶,涉及澳門居民生活的方方麵麵。為了使基本法深入人心,澳門各界展開了廣泛的普法宣傳,推介基本法活動從基本法的頒布之日就已開始;在內地,推介宣傳澳門基本法的工作也相繼展開。1993年9月16日,澳門各界人士近百人成立了以推介基本法為宗旨的澳門基本法協進會,著手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基本法推介工作。包括工商、勞工、街坊、婦女、青年、文化社團、社會服務和慈善機構均投身基本法的推介宣傳工作,他們利用遊園活動、新聞傳播媒介以及出版中學教材等,使推廣工作一年比一年形式多樣和更加廣泛深入,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在學習、推廣、宣傳基本法的過程中,澳門同胞滿懷信心地積極參與過渡期的各項事務,愛祖國愛澳門的熱情進一步高漲。內地廣大群眾對澳門基本法作為全國性法律、全國人民都要遵守的地位也普遍增強了認識。

培養治澳人才,促進平穩過渡

嚴格執行中葡聯合聲明,與基本法相銜接是澳門後過渡時期的主要任務。根據基本法的規定,未來澳門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包括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因此,在過渡時期為未來澳門特區準備治澳人才刻不容緩。

在澳門,公務員本地化、法律本地化和中文官方地位,是曆史遺留的、影響澳門順利回歸和長期穩定發展的三大問題。在中葡聯合聲明簽署以前,澳門政府的公務員以葡人為主,中高級公務員中幾乎沒有華人。澳門直接適用葡國法律,五大法典中,刑法和刑事訴訟法分別在1995年和1996年重新修訂,民法、民事訴訟法和商法剛剛開始磋商,同時澳門也缺乏本地的司法人才。經過中葡聯合聯絡小組十年來的持續磋商,澳門政府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三大問題取得了一定進展。中文開始在澳門立法、司法和行政部門使用;中國籍居民擔任中、高級公務員的人數有所增加。至今年初,澳門政府司、廳、處共600多個職位中,由澳門當地人擔任的職位已經有500多個,已有1名華人司長,14名華人副司長及占較大比例的廳、處長;本地法律的清理、翻譯和本地化工作也取得成效。但距離這三大問題的全麵落實還有一段長路,還需要中葡雙方尤其是葡方繼續做出努力。

與此同時,澳門各界人士學習普通話蔚成風氣。幾乎就在澳門回歸前途確定的同時,包括公務員、學生等各界居民就掀起了學習普通話的熱潮。大街上、商店裏到處出現用普通話交談的現象,一些社團等機構舉辦的普通話訓練班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去年有2000多人在澳門理工學院普通話培訓班接受專門培訓;一些中小學把學習普通話作為一門必修課;高級公務員積極參加在內地高校舉辦的澳門公務員普通話培訓班。人們把學習普通話、熟練地掌握使用中文,視為促進澳門發展和自身事業發展的一種動力。

澳門各界人士參與過渡期事務的積極性越來越高,他們把參與工作作為發現和培養治澳人才的另一重要渠道。基本法的起草工作,是澳門同胞參與澳門回歸事務的開始,也是培養未來治澳人才的開始。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由48人組成,其中澳門委員19人,包括工商、教育、工會、宗教等各界人士,其中有4名女性,具有廣泛代表性。而澳門基本法谘委會和澳門基本法協進會則全部由澳門居民組成。十年來,通過起草、谘詢和宣傳、推廣基本法等各個階段的工作,澳門同胞參與回歸事務的範圍進一步擴大,有利於澳門的穩定和未來發展。在日前公布的籌委會委員名單上,澳門委員的比例大大提高,達到了60%,這必將進一步提高澳門同胞對未來特區事務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有利於進一步培養人才,促進澳門平穩過渡。

踏上回歸路,發展前景更廣闊

保持澳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是實現平穩過渡的重要條件。澳門經濟結構有其特殊性,澳門利用自身的有利條件,受惠於內地改革開放,現已形成了出口加工業、旅遊博彩業、房地產業和金融業四大支柱產業。回歸祖國前景確定後,澳門經濟獲得了新的發展機遇,一係列大型工程相繼動工並建成,澳門與內地經濟合作進一步加強,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進展,持續4年疲軟的整體經濟出現複蘇跡象,去年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8萬美元,並在港元和內地經濟發展的支持下,成功抵禦了亞洲金融風暴的侵襲。

十年來,祖國政府不僅關心而且大力支持澳門的經濟發展。內地每年都有大批的人員到澳門旅遊、招商、考察。澳門與內地的經貿交流與合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至1997年底,澳門在內地的投資項目累計達6366個,累計協議投資金額為100.64億美元,實際利用資金37.4億美元,位居內地吸引境外資金的第8位。無論從投資地區還是投資領域看,澳門與內地的經貿合作仍有很大開拓潛力。1997年,兩地貿易總額達7.6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10.2%,內地對澳門出口額約占澳門進口總額的31%,兩地貿易同樣具有很大開拓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