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百年長夢今宵圓!火樹銀花廣場夜(30)(3 / 3)

中國近代史昭示我們,要改變貧弱受欺、落後挨打的曆史命運,就必須奮起抗爭,奮發圖強。從列強侵略中國的那一天起,中國人民就舉起了團結禦侮、救亡圖存的愛國主義旗幟。從太平天國起義到義和團運動,從戊戌變法到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無數中華兒女和愛國誌士,為了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前仆後繼,曆盡艱辛。特別是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中國人民進一步團結起來,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終於推翻了壓在自己頭上的“三座大山”,開創了獨立自主、建設社會主義的曆史新時代。中華民族再也不是任人欺淩和宰割的民族了。今天中國人民在現代化建設中又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中國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這是香港得以回歸的根本原因和時代背景。

中國近代史昭示我們,要實現民族解放和國家富強,就必須有先進政黨的領導和科學理論的武裝。毛澤東同誌說過,隻是當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科學理論,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中國人民才在精神上從被動轉為主動。正是由於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立了毛澤東思想,才指引中國人民贏得了民族獨立和解放,把祖國建設成為初步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國家。今天,也正是由於中國共產黨人繼承和發展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創立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才指引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道路上勝利前進。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及其科學理論的武裝,要實現民族解放和國家富強是不可設想的。

中國近代史還昭示我們,要跟上時代進步和世界發展的潮流,就必須打破封閉狀態,實行對外開放。西方產業革命以後中國所以落後了,一個重要原因是當時的封建統治者采取愚昧的閉關自守政策,不思進取,因而既不能追趕時代前進的步伐,也不能抵抗列強的侵略,留下一次又一次喪權辱國的記錄。解放了的中國人民,要徹底改變曆史上遺留下來的貧窮落後狀況,必須專心致誌地進行經濟建設,必須同世界各國開展廣泛的經濟、貿易、科技、文化交流與合作,吸取世界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

鄧小平同誌從維護祖國和全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尊重曆史和現實,以偉大政治家、戰略家的遠見卓識,提出“一國兩製”的創造性構想,為我們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指明了正確道路。我們按照這個構想,通過外交談判成功地解決了香港回歸問題,從而也為國際社會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曆史遺留問題與國際爭端提供了新的範例。

我們將堅定不移地執行“一國兩製”“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保證香港原有的社會、經濟製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法律基本不變。

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行使基本法賦予的各項職權,支持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中央人民政府依法管理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外交事務和防務。中央各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要遵守香港基本法,不得幹預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據基本法自行管理的事務。

我們將堅定不移地保障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各種權利和自由。世界各國各地區在香港的經貿活動與投資利益都將受到法律保護。

堅持實行這些方針政策,不僅可以保障香港回歸後長期繁榮穩定,也有利於促進祖國內地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利於對澳門順利回歸和最終解決台灣問題發揮示範作用,有利於促進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

近代以來,香港同胞和全國人民一起,為抵抗外來侵略進行了英勇鬥爭。他們依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開發了香港,建設了香港。香港回歸祖國,使香港同胞的政治地位發生曆史性的變化,他們愛國愛港的熱情空前高漲。可以堅信,有偉大祖國作堅強後盾,有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有香港同胞的共同努力,充分運用香港自身的優勢,香港這座國際經濟大都市一定能夠放射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對世界上一切在香港有經貿活動與投資利益的國家和地區,對一切同中國有經貿往來的國家和地區,都有好處。我們希望,在這個涉及多方利益的問題上,有關國家和地區能夠采取建設性的合作態度。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在今天這個美好的夜晚,澳門同胞、台灣同胞和海外僑胞也同我們一樣,為香港回歸這一民族盛事感到歡欣鼓舞。

澳門將於1999年回到祖國懷抱,這是又一件民族盛事。在中葡雙方友好合作下,澳門回歸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正在積極進行。我們對於澳門順利回歸充滿信心。

按照“和平統一、一國兩製”的基本方針最終解決台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一切華夏子孫的殷切願望。我們希望台灣當局以民族大義為重,真正回到一個中國的立場上來,為發展兩岸關係、實現祖國完全統一邁出切實的步伐。

21世紀即將到來,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正在發生深刻而又充滿希望的變化。人類幾千年文明進步聚積的能量,迸發出無窮的創造力。和平與發展已成為當今時代的主流,世界正在朝著有利於形成多極化格局和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的方向發展。以信息技術為主要標誌的新科技革命突飛猛進,世界各國的經濟合作與相互競爭、文化交流與相互影響,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廣泛而深刻。今日之世界,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一定要充分把握住難得的發展機遇,勇敢地迎接挑戰,努力把我國的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