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百年長夢今宵圓!火樹銀花廣場夜(24)(3 / 3)

從已經開始實施的“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看,未來數年內地經濟仍將保持8%左右的增長速度,這種增長勢頭對香港經濟的帶動是不可估量的。具體說,內地的對外開放幅度將進一步擴大,中西部地區將成為外商投資新的熱點,這對港商來說是不可多得的投資良機;“九五”期間,國家大批重點能源、交通、通訊等大型基礎建設項目都已列入發展規劃,為港商進一步在內地紮穩產業根基創造了條件;內地改革將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進入新的階段,港商的技術、信息、管理等優勢可以盡情發揮;內地經濟發展帶來的市場潛力將不斷得到發掘,商業貿易空間將會更大,回歸後的香港當然可以“近水樓台先得月”。

“一國兩製”“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繁榮的保證

鄧小平在論述“一國兩製”構想時說過:“根據香港和台灣的曆史和實際情況,不保證香港和台灣繼續實行資本主義製度,就不能保持它們的繁榮和穩定”。這一體現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闡述,客觀、公允地指出了一套符合香港實際的、實踐已經證明行之有效的資本主義經濟體製和管理製度,對香港繁榮穩定的重要作用。

在投資者和研究者眼中,香港的經濟體製和管理製度至少具有三個方麵的特點:

――自由度高,經濟活動高度自主。香港不實行外彙管製,資金可以自由進出;貿易高度自由,大部分商品進出香港不需要證明文件;除了極少數有廣泛社會影響的行業外,政府對經濟活動很少限製和幹預。

――法製和監管比較完備,經濟活動保障充分。經過長期發展,香港形成了一整套保障經濟活動的法律製度,社會的法治環境良好;對金融、貿易、房地產等重要經濟領域,形成了一套既能不影響經濟活力又可防止不正當競爭的監管製度;近20年來,強有力的廉政肅貪工作,已經使香港成為全球貪汙最少的地方之一。

――社會運作效率高,經濟活動的社會成本較低。香港有一套比較有效的公務員體製,公務員隊伍專業化程度高,能基本保持穩定和連續性,從而保證了政府行政的高效率;香港實行低稅率、低福利、謹慎理財的財政政策,從事商業活動的人可以在享有比較完善的社會服務的同時,擔負較少的平均社會成本。

香港回歸祖國後,這些基本特點能不能繼續保持呢?從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的規定中,從籌組香港特區的工作中,從中央政府保障香港高度自治的一係列措施中,可以找到肯定的回答:能!

早在1982年9月,鄧小平就宣布:香港回歸祖國後,“仍將實行資本主義,現行的許多適合的製度要保持。”1984年6月,鄧小平又明確提出:“我們的政策是實行‘一個國家,兩種製度’,具體說,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十億人口的大陸實行社會主義製度,香港、台灣實行資本主義製度。”江澤民主席近幾年多次強調,一國兩製絕不是權宜之計,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貫徹這個方針。

為了堅決貫徹落實“一國兩製”方針,國家又製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以莊嚴的法律形式,規定了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的資本主義製度。基本法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不實行社會主義製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製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

為了保障香港的基本社會經濟製度和管理體製的延續,基本法作出了一係列明確規定:香港特區依法保護私人和法人的財產權;不實行外彙管製,保障資金的流動和自由進出;保持自由港地位,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征收關稅;繼續實行自由貿易政策,保障貨物、無形財產和資本的流動自由。

基本法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是規定香港原有的法律製度在香港特區繼續實行,原有法律基本不變,從而保障香港的獨特法製環境。基本法明確規定,香港特區享有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香港原有法律除了與基本法相抵觸和特區立法機關作出修改的外,予以保留。

在嚴格遵守“一國兩製”的同時,從保持香港社會行政管理連續性和高效率的需要出發,中央政府不折不扣地實施“港人治港”,明確宣布不向香港特區政府派出一個官員,相信香港人能夠管治好香港;基本法明文規定,港英政府的公務員均可留用。到籌組特區政府的時候,原港府主要官員除個別不符合基本法的規定或主動要求退休的外,已經全部由特區行政長官提名、獲得中央政府任命為特區政府主要官員。

考慮到曆史形成的兩地社會經濟製度和管理體製的差別,為了保障“一國兩製”的實施,中央政府正確處理中央與特區、內地與香港的各種關係,賦予特區政府和港人高度的自治權利:香港特區保持財政獨立,實行獨立的稅收製度,自行製定貨幣金融政策;港幣的法定貨幣地位不變,港幣的發行權屬於特區政府;香港特區為單獨的關稅地區,可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參加有關國際組織和國際貿易協定;中央任何部門、內地任何地方、各級法院和公安執法部門,都無權幹涉屬於特區政府自治範圍內的事務;香港特區和內地之間的投資、貿易、金融往來仍然視同外來投資、對外貿易、涉外往來,按照國際慣例和通行規則處理。

由此可見,“一國兩製”“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政策,從社會經濟製度、管理體製、運作方式、法製環境、公務員體製和隊伍、內地和香港關係等各個方麵,保證了香港成功的基本內部因素得到保持,這為香港按照原有的成功模式發展提供了最可靠的保障。

國際經濟聯係廣泛,經濟能量豐沛,人民勤勞智慧:香港發展的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