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百年長夢今宵圓!火樹銀花廣場夜(20)(2 / 3)

香港人平靜而充滿自豪地走向新的一天。

早起的市民們推開窗戶時,再不會見到大英帝國的米字旗,在空中迎風飄揚的是鮮豔的五星紅旗和紫荊花圖案的香港特區區旗。

紀念碑寓意“滄海雲帆、乘風歸來”,矗立在飽經風雨的羅湖橋頭。在香港回歸之際,滬港經濟合作的美好前景,引起世人矚目。

在平穩、安定中迎來特區第一個黎明

早安,香港

東方泛起了魚肚白,路燈播灑出淡黃的光。香港特區的第一個清晨到來了。幾位老人正繞著草地跑步,三三兩兩的年輕人聚在水池邊聊著什麼。清新的空氣從樹叢中漫出,宜人的晨風拂麵而過。迷蒙細霧中,慶祝回歸的橫幅、標語和大大小小的五星紅旗、紫荊花旗隨風飄揚,獵獵作響。

維多利亞公園沉浸在黎明前的靜謐之中。正在散步的張伯每天這個時候都會來這裏走上幾圈,65歲的他,走在香港特區的第一個清晨裏,“處處都感到一種新鮮。”

6月30日夜這裏舉行的一個大型慶回歸嘉年華,直到淩晨1點多才結束。張伯回到家裏本想休息一會,可心底的興奮讓他怎麼也難以安眠。打開電視機,仍舊是有關回歸的各種消息。張伯說,反正睡不著,還不如到這走上幾圈,“今天可是特區的第一天!”

一個百年夢圓後的清晨,一個歡樂、激情之後的清晨。在平穩、安定中跨進曆史新紀元的香港,又在平穩、安定中迎來了特區的第一個黎明。

平時車水馬龍的大街,現在安靜、寬闊了許多。淩晨4點多,譚鴻偉開出了回歸後自己的第一班電車。古老的電車裝飾著慶回歸的廣告,穿街過巷,行駛在黎明時分的港島。街道兩則異彩紛呈的慶回歸燈飾,仍在漸淡的夜色中展現出迷人的風采。

因為要上早班,譚鴻偉6月30日夜隻得放棄了收看政權交接儀式和特區成立的現場直播機會,早早上睡覺。“今天下午收工後,一定要好好看一看錄像。晚上還要和家裏人一道去酒樓聚餐慶祝回歸。”

洛克道的菜場已經開市,56歲的蘇阿婆,把一筐筐蔬菜擺上攤位。飄揚在街道上空的國旗、區旗,組成了一道鮮豔、明麗的風景線。街頭的報販已經開工,各大報館正陸續將報紙送來。套紅醒目的大字標題、巨幅政權交接儀式照片,7月1日的香港特區各大報紙,都以濃彩重墨把香港回歸的盛事記錄在曆史書卷之中。

5點多,天空突然飄起了雨點。隨後,大雨如密集的鼓點,回響在特區的第一個清晨。如注的暴雨衝刷著高樓大廈,衝洗著大街小巷,將這座百年的都市籠罩在明晃晃的水色之中。

搭上一輛的士向太平山頂出發,經過一家郵局時,見到暴雨中已排起了一條長長的人龍。8點多,香港各大郵局將開始發售紀念特區成立的特別郵票和首日封,並提供特別蓋戳服務。撐著各色雨傘、穿著各色雨披的隊列,蜿蜒伸向雨霧深處,構成了一幅鮮豔的畫卷。

雨勢很大,街上的積水已淹沒車輪。車窗外,身穿雨衣的警察淌水而過,彎腰巡視著各地水情。車子經過時,帶有紫荊花的徽章從我們的眼前一閃而過。

山頂廣場一家銀行的門廊裏,一群香港的年輕人席地而坐,清純的歡笑聲在寂靜的清晨傳得很遠。剛剛結束了大學會考,正好遇上香港回歸的大好日子,七位誌同道合的朋友看完電視直播節目後,忽發奇想,要上太平山頂看一看香港的回歸之夜,看一看特區的第一個日出。

暴雨依舊如注。一聲重雷就炸響在頭頂,年輕人似乎渾然不覺,依舊沉浸在歡樂的話題中。“回歸了,我們很開心,因為我們是真正的中國人了!”18歲的黃傑森話還沒有說完,他的同伴就歡呼起來。

不知什麼時候,暴雨已經過去。告別歡笑一團的年輕人,來到明仁亭,不禁被眼前的美景深深震撼。暴雨過後的香港澄明、潔淨,遠處的九龍半島像寬厚的手掌伸展在維多利亞海灣。來來往往的船隻、燈火依舊的會展中心新翼、鱗次櫛比的高樓間,不時閃現出慶回歸燈飾……所有的一切,在向我們顯示:剛剛走出一個舊時代的香港,正以清亮、美麗、活力盎然的新姿,迎來特區的第一個清晨。

香港市民爭購特區首套郵票

香港郵政署7月1日發行紀念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特別郵票。在全港126間郵局門口,市民排起長隊,紛紛購買香港特區成立後的第一套郵票。

這套郵票共六枚,外加一枚小型張。郵票首次以“中國香港”作為銘記。六枚郵票的圖案分別是大紅雙喜字與香港民居門樓、中環街景與香港三大銀行、維多利亞港與會展中心新翼、貨櫃碼頭與遠洋巨輪、雙桅帆船與中華白海豚、紫荊花與五彩祥雲。小型張的圖案是港島北岸的夜景和維多利亞港上空的禮花。整套郵票既富於喜慶氣氛,又具有豐富的內涵。

郵政署專門為這套郵票發行了首日封,安排人員為集郵愛好者加蓋“1997.7.1”字樣的特別郵戳。

雖然早上下起大雨,但在中環郵政總局門口仍排了數百人的長隊。一位在新機場工作的岑先生,今天淩晨看完香港政權交接儀式電視轉播後就趕來排隊。買到郵票後十分高興,立即自製首日封,加蓋了紀念郵戳。他說,這套郵票和首日封很有價值,我要好好珍藏它們。一位姓龔的年輕人準備買幾十套郵票和首日封寄往北京。他說,今天是香港回歸祖國第一天,把貼著特區首套郵票的首日封寄往北京,格外有意義。

為了保證市民順利買到郵票,郵政署派出共400多人在各個郵局維持秩序。

香港特區向內地捐贈火車醫院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7月1日代表香港各界熱心人士,將一列名為“健康快車”的火車醫院捐贈給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