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謳歌先進人物的事跡和思想,各有關部門通過舉辦報告會等形式,有計劃、有組織地推出先進典型。各級新聞、出版、文藝、理論等部門加強合作,形成合力。特別是新聞單位讓這些先進人物報上有名,屏幕有形,廣播有聲,使他們成為新時期為人民服務的明星。
各地在宣傳先進典型時,十分注意把握這些典型的時代特征,在這些普通人物的普通勞動中挖掘他們的閃光點,讓典型可親、可敬而且可學,並注意引導人們把學習先進與敬業愛崗結合起來,促進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的建設。
大張旗鼓地提倡,實事求是地宣傳,使新時期學先進具有了鮮明的特征,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今,不但孔繁森、徐虎等先進人物的名字在全國叫響,而且在神州大地湧現出了一大批孔繁森式的好幹部、徐洪剛式的好戰士、趙雪芳式的好醫生、韓素雲式的好軍嫂、譚彥式的好法官、邱娥國式的好警察……中華大地見賢思齊、見義勇為、崇尚先進、爭當模範漸成風氣。
為了使精神文明建設更廣泛深入地開展下去,中央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這也是黨中央為全麵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而采取的一項重要措施。我們堅信,在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一定會開創出更加燦爛輝煌的新局麵。
反腐倡廉獲階段性成果
堅持不懈懲治腐敗
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來,中國堅持不懈地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深入持久地開展反腐敗鬥爭。
1993年,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和國家監察部合署辦公,把中共中央的機構和國務院的機構合二為一。反腐敗被確定為這兩個機構合署辦公後的第一工作重點。在1994年11月,經中共中央編製委員會批準,最高人民檢察院成立了反貪汙賄賂總局。至此,中國反腐敗鬥爭的行政格局基本形成。從近年來中國反腐敗所取得的一係列進展中不難發現,優勢兵力的集中和在處理具體案件中的協作,是突破大案要案的成功經驗之一。
1993年3月中紀委明確提出,把查處案件作為反腐敗的突破口,並明確查處的重點是領導機關、領導幹部、執法部門及工作人員。
6月,原河南汝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徐中和以及原平頂山市副市長王乃斌等因腐敗問題相繼落馬。1993年的1至7月,全國共查辦百萬元以上的貪汙、賄賂、挪用公款案90件,卷進貪汙、賄賂等經濟犯罪的黨政官員計有1942人被查處。
從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市委書記陳希同,到山東泰安市原市委書記胡建學,五年間20000多名縣處級以上官員,1600多名地廳級以上要員因違法犯罪受到黨紀政紀的查處。
查處大案要案,首先需要的是敢於碰硬的精神。中共的最高層在這方麵始終表現出堅定不移的立場。江澤民在1993年8月舉行的中紀委第二次會議上提出,要查辦一批大案要案,要狠刹幾股群眾反映強烈的不正之風。
1992年以來,隨著反腐敗鬥爭的深入,廉政法規的健全和完善可以說取得了重大進展。從車子到孩子,從房子到票子,中共為了反腐倡廉相繼出台了大量的法規。據不完全統計,自1992年以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與中紀委等部門下發的此類文件近20個。這期間,確實也不斷有人由於觸犯了這些條例或法規而丟掉了烏紗帽。
特別應該關注的是,1997年2月中共中央發布實施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試行)》,是中共曆史上的第一個全麵的黨的紀律處分規定。它的出台,標誌著中共的紀律處分進入了規範化階段。
已經有媒體將中共近年來出台一係列的廉政法規,形象地稱之為“反腐敗關口前移”。顯然,防患於未然是中共反腐倡廉的又一個明智之舉。反腐敗必須要“利劍”和“防線”並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在過去的五年中,中共的反腐敗取得階段性成果,但正如江澤民在1997年1月中紀委第八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的那樣,反腐敗“決不能掉以輕心,決不能畏難止步,決不能鬆懈鬥誌。”
製定法規製度深入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