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斯諾登上天安門!中美解凍北京城(20)(2 / 3)

美國人民對曾經三次獲得世界冠軍的莊則棟印象很深,在華盛頓、底特律、威廉斯堡、馬裏蘭州、紐約等地,代表團都受到熱烈歡迎。

尼克鬆總統派總統特別顧問約翰?斯卡利到機場歡迎,國務卿羅傑斯等親自觀看,尼克鬆4月18日在白宮玫瑰園接見了中國代表團,很有感慨地說:

“僅在1年前,一個美國乒乓球隊在北京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歡迎,這是改善兩國關係的一個關鍵性步驟。我對你們的來訪給予高度評價,因為你們開創的人民對人民的接觸,而取得很大勝利的是美國人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之間的友誼。我們兩國偉大人民之間的友誼將意味著實現和平的機會有所增加。”

中國乒乓球代表團訪美的影響遠遠超出了體育界,而在全美掀起中國熱,增進中美人民的相互了解,推動美國政府加快與中國關係正常化的步伐,美國輿論界驚呼:中國又一輪“乒乓外交”開始了。

1972年6月19至23日,基辛格第四次訪華,作為美國總統特使與周總理進行了五次限製性會談,通過中美權威性級別的會談接觸,促進中美關係的發展。

基辛格未走,美國民主黨、共和黨領袖博格斯、福特又來到中國,兩人動身前曾與尼克鬆總統舉行早餐會議,白宮發言人齊格勒特意發表談話說:“博格斯、福特的這次北京之行,對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關係正常化來說,又是一個貢獻。”

周總理同博格斯、福特6月28日進行了長時間的談話,指出美國支持蔣介石並派軍艦占領台灣,導致中美關係中斷22年,周恩來又嚴肅提出:杜勒斯的思想指導了你們整個50年代,杜勒斯時代的思想要變了,他好像認為什麼都是鐵板一塊,這怎麼可能?

博格斯、福特都表示,過去美國對中國的看法有錯誤,現在尼克鬆打破了過去的錯誤,打破了過去的成見,根據新的情況決定問題。

周恩來闡明中國態度道:“這正是我們兩國能夠達成中美聯合公報的原因,如果不是尼克鬆總統改變政策,還執行杜勒斯時代的政策,我們兩國當然就不能接近了。並不是說,寫在公報上的現在都實現了。我們並不要馬上把台灣歸還我們。因為你們承認了台灣海峽兩邊的中國人都認為隻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尼克鬆總統創立中美兩國來往,促進兩國關係正常化,這是你們兩黨都讚成的。不管你們哪一個黨當權,我們都是一樣的態度,我們不會改變的。”

正當中美關係趨向緩和時,美國支持南越擴大侵略柬埔寨的戰爭,悍然轟炸停在越南北方海麵的中國商船,炸死中國五名船員,使中美關係又起波瀾。中國堅決支持印度支那的抗美鬥爭,毛澤東接見越南南方臨時革命政府外長阮氏萍,表明中國堅決支持越南人民打到底。周恩來也通過各種途徑向美國領導人表明中國的原則:美國恢複對北越的轟炸,肯定會影響中美關係。

周恩來在接見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費正清和《紐約時報》聯合主編索爾茲伯裏時,兩人向周恩來詢問打開中美關係僵局的良方,周恩來說:“我向尼克鬆總統提出一個簡單的勸告:要果斷。”

費正清連忙問道:“總理閣下必有良策,願聞其詳。”

“尼克鬆要學艾森豪威爾。”

“學他什麼?”美國教授大為驚詫。

“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1952年競選總統時曾做出保證,如果當選總統就一定結束朝鮮戰爭。他說話算數,當選總統後,很幹脆地使朝鮮戰爭停下來了。”

美國朋友對此讚歎不已,周恩來又道:“貴國還要記住麥克阿瑟的一句箴言。”

這話又使兩位美國人大吃一驚,誰不知道麥克阿瑟是中國的對頭,怎麼反而受到稱讚?不禁投來疑惑不解的目光,周恩來雙手抱在胸前侃侃而談:

“當年,麥克阿瑟將軍在朝鮮大冒其險,甚至一度想轟炸中國,但他去世前曾說‘美國決不能在亞洲大陸上進行戰爭’。中國有句古話,叫作‘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是美國今天很可以深思的一句箴言。你們幾位將軍說得好,如果將朝鮮戰爭擴大到中國,那將是一場在錯誤的時間和錯誤的地點,進行的錯誤的戰爭。”

費正清和索爾茲伯裏回國後向尼克鬆做了詳細彙報,尼克鬆很重視周恩來的意見,出於美國全球戰略的需要,1973年1月27日在巴黎與越南簽署了《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複和平的協定》及其附屬議定書。中國《人民日報》第二天發表議論說:

“認真執行已達成的協議,結束戰爭,恢複和平,這不僅符合越南人民的利益,也符合美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利益。同時,這對於亞洲和世界緊張局勢的緩和,也必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共同對付一個王八蛋

尼克鬆見中國稱讚他的外交政策,備受鼓舞,派基辛格2月19日再次訪華。

基辛格第五次踏上中國國土時,發現迎接他的外交部部長姬鵬飛、副部長喬冠華對他較前明顯熱情,中國衛兵也有禮貌地向他立正敬禮,不再請他看革命樣板戲,代之以中央樂團演奏的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樂。

更使基辛格驚喜的是他同周恩來的會談,在輕鬆愉快的玩笑聲中開場。基辛格半是敬服,半是開玩笑說:“我想總理能看得出來,我一到您跟前就感到特別拘束。”

周恩來含笑反問:“為什麼?”

“因為我看到您對報界說過,敝人是惟一同您講了半個小時的話而什麼也未能講出來的人。”

“我記得我說的是一個半小時吧?”

玩笑開過,兩人言歸正傳。由於美國在解決印度支那問題的巴黎協定上簽字,掃除了改善中美關係的最大熱點,雙方便主要討論台灣問題。基辛格說美國設想在尼克鬆第二任期的頭兩年削減美國在台灣的軍事力量,後兩年以類似日本的方式實現中美關係正常化。

為推進中美關係,雙方決定在北京和華盛頓互設聯絡處,享有外交特權。接著重點探討對蘇戰略,周恩來問基辛格:“如今越南戰爭已經結束,美國是否準備對蘇聯擴張主義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還是有意安撫蘇聯,把蘇聯這股禍水東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