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說話要避免尷尬(2)(3 / 3)

清末名士陳樹屏善於用幾句話解開人們的糾紛,人稱他“片語解紛”。有一年,在他做江夏知縣的時候,清朝著名大臣張之洞在湖北做督撫。張之洞與撫軍譚繼詢關係不太合得來。有一天,陳樹屏在黃鶴樓宴請張、譚等人。座客裏有個人談到江麵寬窄問題。譚繼詢說是五裏三分,張之洞就故意說是七裏三分,雙方爭持不下,不肯丟自己麵子。陳樹屏知道他們明明是借題發揮,狗扯羊皮說不清楚的。他心裏對兩個人這樣鬧很不滿,也很看不起,但是又怕使宴會煞風景,掃了眾人興,於是靈機一動,從容不迫地拱拱手,言詞謙恭地說:“江麵水漲就寬到七裏三分,而落潮時便是五裏三分。張督撫是指漲潮而言,而撫軍大人是指落潮而言。兩位大人都沒說錯,這有何可懷疑的呢?”張、譚兩人本來都是信口胡說,聽了陳樹屏的這個有趣的圓場,自然無話可說了,於是眾人一起拍掌大笑,不了了之,停止了“爭”。

在上例中,張、譚兩人因江麵寬窄而爭執不休,致使宴會大煞風景,其實根本上是兩人的較勁心理在作怪。為了不使眾人掃興,主人陳樹屏抓住“江麵寬窄”這一焦點,指出它本來就不是固定不變的常數,隻要時令一變,兩人的答案就都可能正確。經過這一處理,原來看起來二者必居其一的僵硬問題變得靈活了。張、譚兩人都沒有說錯。既然如此,兩人也就順台階而下,停止了無謂的爭執。

5.根據諧音向好處發揮

生活中發生的一些猝不及防的意外事件,往往會讓當事者遭遇尷尬、不快或引發不必要的麻煩,輕則煩惱傷心,重則結下疙瘩,有的甚至一生都在心中籠罩著一層厚厚的陰雲。這時如果利用突發事件及事物與語言間的關係進行機智巧妙的闡釋,就會使當事者轉憂為喜。

(1)火燒衣服——幸福無邊

一個周日,某豪華酒店正為一對青年舉辦結婚典禮。彩燈高懸,賓朋滿座,新娘新郎在爆竹聲中相依相偎緩緩而來。不料,一團火星濺到新娘的衣服上,頓時躥出了火苗。幸虧有人眼疾手快,上去將火捏滅。盡管隻燒了條衣邊,但新娘還是很難過的,她覺得新婚燕爾就把衣服燒破了有些不吉利。在場的人都有憾意,卻不知說什麼好。還是一位老者見識多,他站到新娘麵前說:“恭喜你!新娘的衣服邊沒了是個好兆頭,它將預示你們這對新人將來一定恩愛美滿,幸(新))福(服)無邊!”老者一句話,利用“新”“服”與“幸”“福”的諧音關係,巧妙地轉換成另一種吉祥的祝福,化腐朽為神奇,說得眾人都樂了,新娘也便轉憂為喜了。

(2)16444——多拉發發發

前幾年,當社會上“8”字身價一漲再漲時,有家個體戶的汽車卻攤上個16444的號碼。親戚朋友都說這個數字太不吉利——一路死死死。車主也因此鬱鬱不樂。可是,鄰居的一位中學生卻說:“大爺,你這號碼很好,因為在音樂簡譜中,它們是:多拉發發發。隻要你‘多拉’貨,就一定能‘發’財。”車主一聽,非常高興,硬是要送那中學生80元錢,獎他的好口才,謝他的巧祝福。從此之後,車主再也不嫌那個號碼了。

此例中,聰明的中學生沒有按照阿拉伯數字來解釋,而是將之轉換成音樂簡譜中的諧音,這麼一轉換,就將十分不吉利的幾個數字“變”成了祝福語。真是一語解憂!

(3)酒杯筷子被碰掉地——悲去喜來,處處快樂

一年春節,王成和幾個朋友一道去看望一個剛剛病愈的朋友。在即將要吃飯時,女主人端來一個盤子,裏麵是一套酒杯和一把筷子。不巧,背著身給客人點煙的男主人一轉身把盤子碰翻了,劈裏啪啦,酒杯全碎了,筷子也撒了滿地。男女主人都很尷尬,一邊收拾一邊埋怨,火氣都很足。客人也不知所措。這時,王成急中生智,一邊幫著拾筷子,一邊說:“哎,哥們兒,你家從此要交好運了,這麼多酒杯打碎了,筷子撒得滿地都是,這叫悲(杯)去喜來,處處快樂(筷落)!”“好!”其他幾個朋友都幫著打圓場,兩位主人也立刻化憂為喜了。

此例中,王成由酒杯之“杯”想到悲痛之“悲”,由筷子落下想到“快樂”,真是自然天成,不留痕跡。

(4)紗門裝橫——大發橫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