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日出》中方達生和陳白露有這樣一段對話:
方:竹均,怎麼你現在變成這樣——
陳:這樣什麼?
方:呃,呃,這樣地好客——這樣地爽快。
陳:我原來不是很爽快麼?
方:(不肯直接道破)哦,我不是,我不是這個意思……我說,你好像比從前大方得——
陳:我知道你心裏是說我有點太隨便,太不在乎,你大概有點疑心我很放蕩,是不是?
在這段對話中,方達生本意是要批評陳白露“太隨便”,但這樣說怕傷了對方,而使用“好客”“爽快”“大方”等詞語,婉轉地批評了陳白露,使陳白露自然地警覺起來。這種婉言批評是一種正話反說,還有一種方法是先隱後現,即先引其亮出觀點,而後提出事實,證明其觀點錯誤,使其自我否定,達到教育目的。
當你不願、不必或不需對一些錯誤言行進行直言批評時,運用含蓄的語言進行委婉、間接的批評,既可以給被批評者留麵子,又能一語點透。永遠要記住如果你不采用含蓄的語言進行委婉,間接的批評,而是嚴辭厲句地批評別人,也許你早就忘記了。可是,被你傷害的那個人卻永遠不會忘記。
中國人很看重“麵子”問題,在同事、朋友間相互批評時也要注意這一點。生活中有不少人不是這樣,常常無情地剝掉別人的麵子,傷害了別人的自尊心,卻又自以為是。其實,隻要冷靜地思考一下,對那些性格內向、愛麵子或工作中偶有疏忽和性格敏感多疑的人,隻需含蓄地表示一下這種批評意思,就能達到理想的目的。
查爾斯·史考勃有一次經過他的鋼鐵廠,當時正是午休時間,他看到幾個工人正在抽煙,而在他們頭上,正好有一塊大招牌,上麵清清楚楚地寫道:“嚴禁吸煙。”史考勃沒有指著“嚴禁吸煙”的牌子大聲嗬斥,而是朝那些人走過去,友好地遞給他們幾根雪茄,說:“諸位,如果你們能到外麵去吸掉這些雪茄,那我真是感激不盡了。”大家一聽,想到自己違反了廠裏的規定,於是個個將煙頭熄滅了。史考勃的批評是含蓄地表露出來的,而且充滿了人情味,因此,這樣的批評誰都願意接受。
當你不能肯定自己的某些要求願望是否合理,別人是否支持,或為顧及風度不便直言提出時,借助含蓄語言可以幫助你維護自尊,避免尷尬,取得成功。
1954年4月,周恩來總理赴日內瓦出席印度支那戰爭問題的日內瓦會議。一天趁休會,他邀請了卓別林夫婦到中國大使館共進晚餐。席間,卓別林望著剛上桌的北京烤鴨,詼諧地說:“我所創造的流浪漢夏爾洛,他走路時叫人捧腹大笑的步態,就是從鴨子走路的神態中得到啟發的,為了感謝鴨子,我從那以後就不吃鴨子。”
這時,大家急忙向他表示歉意,他又說:“不過,這次可以例外,因為這不是美國鴨。”卓別林的一席話,引得大家笑聲不止。卓別林夫婦對北京烤鴨也讚不絕口。宴會結束時,周總理關心地問今天的菜是否合胃口?卓別林風趣地說:“貴國的烤鴨,食味之好雖然舉世無雙,但有一個小小的缺點,就是不能讓我再多吃。”
周總理聽後,理解其意,囑咐工作人員送兩隻烤鴨給卓別林夫婦。卓別林高興得連聲道謝。卓別林不愧為幽默大師,想吃烤鴨,又不便明說,於是借周總理問話之機,含蓄地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可謂得體自然,幽默風趣。
《談藪》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宋太祖曾當麵答應授予張融司徒長史官職,可很長時間沒有下令。於是張融上朝時,故意騎著一匹瘦得皮包骨頭的病馬。太祖見了,問:“愛卿的馬太瘦了,每天給它吃多少糧食?”張融說:“每天喂一石。”太祖說:“吃一石怎麼這樣瘦呢?”張融說:“嘴裏答應實際上不給。”太祖明白了張融的話,不久就授以司徒長史官職。
男女間表達愛慕之情,采用含蓄語言,既可避免尷尬,又充滿浪漫色彩。電影《歸心似箭》中,寫了抗聯戰士魏德勝和女青年玉貞的一段對話:
魏:“咳,要不是你,我早就喂了黑瞎子啦!這可是沒法報答的恩情。”
玉貞:“噯喲,我就等著聽這句話呢。你要報答我,那就一天給我挑兩趟水。”
魏:“那,容易,我就一天給你挑兩趟。”
玉貞:“挑到我兒子娶媳婦,挑到我閨女出門子,給我挑一輩子!”
魏:“挑一輩子?”
玉貞:“挑一輩子!”
一個普普通通的鄉間女子,質樸、羞赧,心底裏的愛慕之情羞於出口,隻好借助“挑一輩子”這句話,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戀情,既深沉,又動人。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對戀人在海邊散步,男青年情真意切,對女青年海誓山盟,而女青年隻是靜靜地聽,並不說話。當男青年有些忐忑不安時,女青年才緩緩地說道:“我是大海的女兒。”讀過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的人都知道,美麗的小人魚為了心愛的王子而獻出了動人的歌喉以至生命。女青年的愛慕之情不便直說,而巧借小人魚表達感情,暗喻要像小人魚愛王子那樣愛他的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