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殿前臨朝罷趙普 太祖惡疾延軍戰(3 / 3)

幾位大臣讀完信函,互相看了看,誰也不吭聲。

李煜見此情景,催促道:“諸位愛卿,你們看如何處理?”

眾人都望著宰相陳喬。陳喬無奈,隻好上前說:“陛下,臣以為處事當以國家為重。林仁肇平時不聽勸告,不自量力,縱容部下與宋軍相抗,終於釀成了今天的禍患,危及國家,著實令臣痛心!”

“那陳愛卿以為該怎麼辦呢?”李煜見他仍未明確表態,焦急地問。

皇甫繼勳見陳喬吞吞吐吐,脫口說道:“林仁肇素以血性男兒自詡,如今惹出禍端,理應自己承擔後果,以免危害國家!”

“狗屁!宋主逼殺林將軍,分明是忌憚他的威名,欲借機除之,其用心昭然若揭。陛下,林將軍決不可殺,否則正中了宋主的圈套!”潘佑態度鮮明,堅決反對。

“哎,徐愛卿不在,朕不知如何決斷!”李煜神色黯然。

“陛下萬勿猶豫!宋朝兵多將廣,宋主雄才大略,與之相抗,必然師敗國亡。若犧牲一個林仁肇,換取江南軍民的安寧,又何足惜哉!”陳喬見李煜還不表態,接著說,“陛下如不忍為之,臣願代陛下草詔書一封,令林仁肇以國家為重,自行了斷。如何?”

正如趙匡胤所料,李煜畏宋如虎,讀了來函,就存了舍林仁肇以求苟安的念頭,隻是於心不忍而已。現在聽了陳喬的一番話,也就順勢答應:“好罷,愛卿看著辦吧!”

潘佑急趨殿前,跪在地上哀求道:“陛下,林將軍不可殺啊!你怎麼如此糊塗呢!”

李煜臉一紅,有些生氣,頭偏向一邊,不再理他。

潘佑心知再說無益,站起來仰天歎道:“將軍一去,大樹飄零。國亡有日矣!”接著狂號三聲,徑直離去。

林仁肇接到詔書,悲憤欲絕,徘徊良久,揮毫在室中牆寫了十六個大字:“有心報國,無力回天。奸臣誤我,夫複何言!”擲筆拔劍自刎。一代名將,就這樣含恨去了黃泉。

不久,潘佑因詆毀君上,也被腰斬於市。

徐鉉在家中守喪,得知林仁肇死訊,喟然歎道:“江南本弱小,現又自毀長城,焉得久安?”

李煜逼死林仁肇,心懷愧疚,於是詔令,厚葬林仁肇屍體,用檀木匣裝其首級,遣專使火速送往開封。

趙匡胤見林仁肇已死,得意之餘,更加瞧不起江南主李煜,在講武殿接待唐使者,口氣強硬地說:“汝主殺林仁肇,以明歸附中原之心,朕深感欣慰!回去轉告汝主,朕正在京城修建集賢宅,以賜諸位藩王。待落成之日,再邀汝主北上,屆時望不要推諉!”來使唯唯應諾而去。

半個月來,趙匡胤日夜操勞,忙於政務,尤其是製訂對江南用兵的前期規劃。這一天,趙匡胤在禦書房對著江南地形圖出神,他在思考由誰擔任出征江南的統帥。這是統一南方的關鍵一役,隻要攻取江南,吳越即為囊中之物。如此重任,必須選擇一位智勇雙全、忠誠可靠的主帥。當年令王全斌率軍入蜀的教訓,實在太大了!他反複權衡,朝中將領,唯有曹彬可擔此任。

唉,假若韓令坤不堅持賦閑該多好啊!正在惋惜,宮中總管張公公推門進來,趙匡胤眉頭一皺,問道:“你有何事?”語氣明顯不悅,他不希望此時有人隨意打擾他。

“啟稟皇上,適才韓府來人報信,說韓令坤將軍背部舊傷發作,於昨晚謝世。奴才不敢耽擱,故趕緊稟告皇上,請皇上明示賜予奠儀的具體數目。”

“你……你說什麼?”趙匡胤下意識地問道,絲毫沒有聽到張公公接下來都說了些什麼,隻是雙目定定地盯著那張白皙卻皺縮猶如核桃的臉,嘴裏喃喃說道:“大哥去了,如今連二哥也去了。果真是四大皆空,煙消雲散……”

突然間,趙匡胤爆發出一陣劇烈的咳嗽。張公公慌不迭地走上前去,將他扶到椅子上坐下,握拳在他後背輕輕捶著。

趙匡胤的腦子裏一片混沌,似乎墜入了黑暗的深淵,而胸口則隱隱作痛,好像堵著一塊巨石。趙匡胤捂著胸口喘息幾聲,忽覺喉嚨一癢,不由自主地張嘴吐出一日鮮血,將桌案上那張江南地圖弄得狼藉不堪。緊接著兩眼一黑,便失去了知覺。

林仁肇被逼自刎後,趙匡胤本來打算馬上發動江南戰事,誰料天有不測風雲,聞知韓令坤的死訊,趙匡胤悲痛過度,以致嘔血不止,身體時好時壞,前前後後病了半年之久,江南戰事也就延擱下來。

一直到了開寶七年(974年)五月,趙匡胤基本痊愈,才又開始籌劃南征之役。正在此時,江南主李煜遣使前來開封,向朝廷進貢方物,同時請求放還其弟李從善,讓他們兄弟團聚。

趙匡胤正愁出師無名,便對來使說:“汝主思念兄弟,何不來京城相見?況且朕已建成集賢宅,可供汝主居住。汝主宜速來京城!”於是派知製誥李穆為特使,與來使一道前往江南召李煜入朝。

半個月之後,李穆抵達金陵,宣諭宋主聖意。李煜思弟心切,未及細想,便欲動身北上。陳喬勸道:“臣受先帝顧命之恩,陛下若往,必致扣留。臣雖死無以見先帝於地下也。陛下絕不可行!”張洎等人也紛紛勸李煜切勿輕往,李煜本是個沒主見的人,便放棄了親往開封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