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迷障:為什麼鬧成這樣?
我養育了兩個女兒,大女兒今年12歲,小女兒今年11歲。最近兩年來,家裏沒有了平靜。小女兒總是說我和他父親偏向姐姐,為此經常和我們生氣,對我們成見很深,很不滿。她說我們都對她不好,說每當姐妹之間有了矛盾的時候,總是怪她,總是批評她,什麼錯事都是她的,什麼好事都是姐姐的。
為了孩子的學習我們去年暫時搬了家,當時就搬來一個寫字台。她怪我們一個寫字台就給姐姐用,不讓她用。她質問我:您怎麼解釋?都是女兒,為什麼這樣對我?就這樣,最近以來,她情緒一點不穩,有點事情就大吵大鬧。
而且,我感覺大女兒也和過去不一樣了,心情也不好,對我有了一種說不清的隔膜,好像對我的愛也有點不買賬了。
是這樣的,我們是再婚家庭。再婚的時候,丈夫和前妻的女兒不到兩歲。都說繼母難當,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我心想一定好好疼愛孩子,不讓孩子受委屈,真的比自己親生的還疼,許多事都是先照顧好大女兒。不久又生了小女兒。覺得兩個孩子還小,這一切也就一直沒和兩個孩子說。可是,現在為什麼鬧成這樣?
心理透析:心理上的反向作用
再婚家庭,差不多都會麵臨一個怎樣當好繼母繼父的難題。因此,即使像上麵這位很好的母親,也遇到了同樣的困惑。這是為什麼?
這是因為心理上的反向作用。所謂心理反響作用,是指人們采取與原意相反的態度或行為,進行的一種心理自我防禦。比如,孩子做錯事惹麻煩時,父母批評教育甚至打罵,本是人之常情。但是,親生父母教訓打罵孩子似乎是天經地義的,可以公開表現其心態;而繼父繼母則不然,往往怕教訓打罵孩子會引起別人非議。於是,即使孩子確實需要管教,繼父繼母也不敢,反而過分溺愛放縱,以表示自己並非不愛孩子。繼父繼母如此耗費了許多精力“矯枉過正”的結果,對孩子的成長反而有害。更麻煩的是,孩子一旦體會到繼父繼母的內心,還會懷疑你的“愛”。這就有點弄巧成拙了。而且,還會像前麵案例中那樣,造成孩子之間的矛盾。
心靈跨越:以真誠的心待孩子
那麼,再婚家庭怎樣當好繼父或繼母?
第一,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在進入再婚家庭之前,要直麵自己是繼父或繼母這一事實,要充分估計到孩子接納自己的困難。這樣,有助於自己站在孩子的立場上,來包容和理解孩子。
第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作為繼父或繼母,最好不急於扮演家長的角色,不要讓孩子感到你是一個“入侵”的“管教者”,不妨從建立友情做起,先以朋友或普通長輩姿態與孩子相處,待孩子認可後,友情自然升華為親情。孩子的生父或生母,應該引導孩子尊重繼父或繼母,對孩子多履行一些日常管教的職責。
第三,適時明確自己的繼父或繼母身份。孩子懂事之後,應以適當方式讓孩子了解實情。如果孩子已經從別的渠道知道了,既不要緊張也不要掩蓋,應該坦然地把實情告訴給孩子。隻要有真愛,孩子知道了實情後,即使心理暫時受到衝擊,也會逐步回到正常的親子關係上來,更有助於孩子理解繼父或繼母。
第四,不要因反向作用矯枉過正。繼父或繼母適當使用反向作用,也許有助於協調和孩子的關係,然而遺憾的是,反向作用往往被過分使用,就會矯枉過正了。所以,不如以真誠的心待孩子,以情換情,以心換心。日久天長,孩子親身感受到繼父或繼母的愛,會從心裏把你當成最親近的人。
§§七、異常心理:心病還須心藥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