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看著我,沉默了片刻說:“是,是這樣。”
我繼續說:“再換個角度說。假如弟弟遇到緊急情況,比如急病住院還差幾百元押金,您還用擔心丈夫不讓借嗎?當姐姐的是不是會毫不猶豫就把錢拿出來?”
女士再次看著我:“是,是的。”停了停轉而又說,“所以,我覺得自己把錢借出去,心裏就會好受了。”
“恰恰相反,如果真地把錢借出去,那您的心病就會更重了。”我解釋說,“幾年前的事情不就是這樣嗎?那件事為什麼導致自己得了疑病症?究竟是因為丈夫說不讓再借錢,還是因為十幾萬借出去全賠了?”
女士順口說道:“就是陪那十幾萬落下的心病。”轉而又說,“可我就是覺得,如果現在把錢借出去心病就好了。”
我笑了:“換個角度看,似乎也可以這麼說。假如真的能毫不猶豫把錢借給弟弟,也許心病就好了。問題就在於,自己做不到毫不猶豫,是不是?那您為什麼猶豫?難道僅僅是因為丈夫不讓借嗎?”
這回,女士定定地看住我,沉默良久,忽然說道:“那就是我自己猶豫不決?是我自己也不想借錢了?”
“好!”我肯定說,“非常高興您終於看到了問題的根源。”
“那,我為什麼總覺得是丈夫不同意才讓我有壓力呢?”
“是您把丈夫當成了一個擋箭牌。”我分析說,“可以這樣描述您的心理活動:在您心裏有兩個小人在爭辯,這邊有一個小人對您說,要借給弟弟錢。可是,您心裏那邊還有一個小人,您自己雖然看不見,卻聽到他對您大聲說,不要借給弟弟錢,幾年前就賠進去十幾萬了,不能再這樣了。但是,您不能坦然麵對這個小人,就讓他一直躲在暗處,所以您似乎沒有看到他。於是,就把這個小人的意思投射到了丈夫身上,拿丈夫當成了擋箭牌。當然,這些都不是您故意的,用心理學的話說,叫做潛意識裏的心理活動,是不知不覺間發生的心理活動。現在,靜靜地麵對自己的心,看看潛意識裏的心理活動,放在丈夫身上的那些想法,是不是就是自己的想法?”
女士終於領悟了:“我知道了。是我自己一麵想借,一麵又不想借,才鬧得心裏非常矛盾,非常難受。”
“是的,這種矛盾的心態是非常痛苦的。”我接過來說,“矛盾和衝突煎熬著自己的心,怎麼辦?實在沒辦法,就跑到疑病症裏來避難了:自己病了,都要得癌症了,也就可以不用再麵對這個難題了,而且,借錢的問題興許真的也就躲過去了——您想啊,自己都病成這樣了,弟弟還能再提借錢的事兒?”
心靈跨越:讓心裏兩個小人站到明處來
女士笑了:“看來,不能怪丈夫,關鍵還是我自己的事兒。那我該怎麼辦呢?”
“麵對生活的難題,躲到疑病症裏不是出路。最好的出路就是麵對現實,不再蒙蔽自己。”我解釋說,“就您的具體情況來說,就是讓自己心裏的兩個小人都站到明處來。不論是說該借的小人,還是說不該借的小人,都不要讓他們躲到暗處,都可以讓他們理直氣壯地論證自己的觀點:主張該借的,論證為什麼該借,主張不該借的,論證為什麼不該借。然後,您就可以根據他們的討論作出決定了。這樣明明白白的討論之後,如果決定借出去,您也會感到理所當然,如果決定不借出去,您也會感到心安理得。如此,您的心病也就煙消雲散了。”
告辭的時候,女士說:“現在我的心病就好多了。真謝謝您!”
幾天後,女士撥通了我們的心理谘詢專線,說自己想好了,決定不借給弟弟錢了。因為弟弟也40多歲了,該自己過日子了。再說,救急不救窮。日子過得好不好,都得自己過,不用說姐姐對弟弟,就是父母對兒女,過日子的事也不能都包下來。最後女士告訴我,您說也怪,自己想好了,也就心裏坦然了,也就什麼病都沒有了。
正是這樣。戰勝疑病症的最好對策,就是學會麵對現實。麵對現實的難題,給自己找到出路,心靈也就不用躲在疑病症裏避難了。
§§六、家教心理:貴在順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