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購房:安居工程怎樣安心(2 / 2)

該出手時就出手——當斷則斷法。

人的心態有一個特點,凡事未定局之前,是最讓人焦慮不安的時候。因為這正是內心動機衝突的時候。拿購房來說,過日子的大事,自然得較多的權衡,動機衝突會更激烈一些。購房的動機衝突不外三類:一類是雙趨衝突,比如既想要好樓層,又想要好價格,“魚和熊掌不能兼得”;一類是雙避衝突,比如既怕馬上入市買不到好房型,又怕等新開盤房價再漲,“前怕狼後怕虎”;一類是趨避衝突,比如既想買高檔房又怕多花錢,“既想吃又怕燙”。上述動機衝突往往交織在一起讓人左右為難。但是,如果確實需要房子,不要過分患得患失,做了一定權衡之後,就得“該出手時就出手”。實在拿不準主意,不妨讓硬幣的正反麵來幫忙。這樣,一旦已成定局,動機衝突解決了,心態反而安定下來。

橫看成嶺側成峰——轉換視角法。

人的心態,雖然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但不是由外界刺激決定的。有時候,同一現實情境,如果從一個角度看,可能引起消極的情緒體驗,從另一角度看,就可以發現積極意義,使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事情常有兩麵性。是是非非,好好歹歹,得得失失,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何必非把一件事死往壞裏想?許多時候我們不能改變現實,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對現實的態度,也就改變了心情。比如買房,如果買了市區的樓太貴,可以這樣想:我為的就是找到貴族的感覺;如果買了郊區的樓太偏,可以這樣想:我為的就是圖個偏僻安靜;如果沒有買上樓房,可以這樣想:我免去了節衣縮食當“房奴”的壓力;如果好容易買了房卻趕上漲價,可以這樣想:總比等到下次漲價好許多……如此等等,換一種看法就換了一種心情,即使不能安居,也可以安心。

耳不聽心不煩——主動回避法。

有的人沒完沒了地看房,沒完沒了地搜集樓市信息,腦子天天都是這些事,心也就天天在這些事中煎熬。這就有點強迫症狀了。為了減緩這種心病,可以采取主動回避法:回避、躲開、不接觸導致心病的外部刺激。注意力轉移了,興奮中心轉移了,心病也就化解了。“耳不聽心不煩”正是說的這一道理。所以,當感覺自己被樓市信息無謂地幹擾的時候,就要主動回避有關的刺激。我們也許管不住自己的心,但我們可以管住自己的腿:不是必要的時候,不往售樓處跑,不去看有關的樓市廣告,如此等等,回避了相關刺激,也就讓心有個安寧的時候。

大雨過後有晴空——合理宣泄法。

如果因為購房造成的心病太重,難以化解,科學的做法是宣泄出來,維護心理平衡。宣泄有兩種方式:一是理智性的合理宣泄,如對父母、親友訴說購房造成的鬱悶愁苦。二是情感性的合理宣泄,如在適當場合和時間,大哭一場,大叫一陣。如果必要,還可以向心理專業人員求助。合理宣泄之後,再回頭看自己的購房問題,心緒就會有了一份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