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後稷教民稼穡(1 / 1)

我國原始社會末期,出了一位著名的農業科學家和教育家。這就是史籍中“教民稼穡”的周人的始祖後稷。這位聖人對我國黃河流域農業生產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改善以及人們飲食結構的進一步變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後稷本名叫“棄”,為周族的始祖,傳說他生活在堯舜時代。他的母親名薑嫄,是有邰氏之女,薑嫄踏巨人跡,懷孕而生後稷。

據司馬遷的《史記》稱:“棄為兒時,屹如巨人之誌。其遊戲,好種樹麻、菽,麻菽美。及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宜穀者稼穡焉。民則法則之。帝堯聞之,舉棄為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並說,帝堯逝世後,帝舜執政,仍讓棄擔任農官,教導百姓們播種百穀。《詩經》中對後稷的歌頌頗多;《詩·大雅·生民》中對後稷的功德作了生動的描寫。說後稷兒時遊戲所種的麥、麻,瓜、豆之類就長得非常茂盛,收獲十分喜人。後稷擔任農官以後,教導百姓們種植百穀,好像有神在暗中幫助似的。從苗期開始,幼苗就健壯;到夏季發育成長非常茂盛;開花結實時,禾穗整整齊齊,果實累累;成熟時,顆粒堅實飽滿,真可以說是五穀豐登。由於百穀豐收,祭祀上帝時,祭品中的飯食也是熱氣騰騰,香氣直達天際。從《史記》、《詩經》等古籍的字裏行間以及後人對上述書籍的注釋中,大體可以看出後稷可能初步懂得以下幾方麵的農業知識:一是因地種植,即所謂“相地之宜”,看什麼樣的土地適宜種什麼就種什麼;二是初步懂得選用良種,《詩經》中說上帝賜給後稷“嘉種”,這是人們對他們所崇拜的人物的一種讚頌,實際上可能是後稷懂得選用良種;三是初步重視苗全、苗勻,即田壟間無空缺,四是懂得鋤掉雜草,即《詩經·大雅·生民》中所說的“茀(音弗)厥豐草”;另外也可能初步懂得給植物根部培土,使土堅實。這在當時來說,確實是了不起的。

§§第二章 古代飲食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