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普勒曾經寫過一本名為《夢》的奇怪小說,這本書在他死後4年才出版。早在1953年他20來歲的時候,就曾經根據當時新穎的哥白尼天體論寫過一篇論文,探討一個人如果站在月球上,將會看到什麼景觀。事隔16年後的1609年,這年他發表《新天文學》一書,宣稱所有行星都在橢圓軌道上繞太陽旋轉,推翻過去的“正圓軌道說”——他又以半小說的形式重新處理這個題材,故事裏的主人翁被他母親以魔法召來的魔鬼送上月球。沒想到這稿子不久被偷,接著,開普勒的母親竟被冠以“巫婆”的罪名受審。
10年後,到1620年代,開普勒寫《夢》這本小書,又再詳細描述那個“女巫、魔鬼與月亮”的故事。他說他在1608年的某個夜晚,睡著之後做了一個夢,夢見他正在讀一本從市集買回來的書,是書裏主人翁的母親施魔法召來了魔鬼。他還說,那個母親在施法前,主人翁先被她賣到奴隸市場,一個船長買下他,帶他出海。在船抵丹麥後,主人翁獲得了自由,不過船長要他帶封信給偉大的天文學家布拉西(在現實生活中,開普勒曾師事布拉西達4年之後)。離開布拉西後,他回到故鄉。這時,他母親後悔從前賣了他,於是施法召來魔鬼,將兒子送上月球。
開普勒拐彎抹角的安排那個施魔法的母親,似乎是為了逃避當時教會“追獵女巫”的行動。《夢》書主人翁在被魔鬼送上月球後,接下來發生的事,其實就是開普勒本人天文學理論的“小說化”。
以這樣一個奇怪的故事來作為他天體運行理論的開場白,多少讓人感到突兀。在大家普遍認為月亮上有人的那個時代,凱普勒即使觸及月球上的居民及其社會這樣的議題時,也都是以非常嚴謹、理性的方式來探討,而不是隨心所欲地玄想。為什麼獨獨會以“女巫、魔鬼與月亮”這樣怪異的方式來引出他在月球上所可能觀測到的天體運行呢?
多數專家都認為,這是來自他真實的夢境。
夢的解釋
這樣的夢就是所謂創造性的夢,夢中的原型人物可以告訴夢者一些知識或教他一些藝術。
釋夢關鍵
夢中的原型形象可以兩個結合在一起,在開普勒的夢或故事中,女巫原型和母親原型結合了。愚蠢迷信的人以為開普勒在現實生活中的母親是女巫,這是不懂得夢造成的,實際上夢中的母親代表“大地一樣包容一切、了解一切、給我們生命”的自然力量。這個母親原型和女巫原型結合就代表關於“自然”的內在的神秘智慧,她和開普勒實際的母親沒有關係。原型人物在夢裏教的知識,是許多偉大發現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