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既“拋蔣”又“棄台”(1 / 2)

毛澤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便去蘇聯訪問。1950年2月14日,毛澤東和斯大林在莫斯科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從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與蘇聯結盟。

雖說毛澤東曾與斯大林有過一些意見分歧,但是大體上關係還不錯。毛澤東早在1949年6月30日的《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便宣告“一邊倒”,即倒向蘇聯。毛澤東是這麼說的:“中國人不是倒向帝國主義一邊,就是倒向社會主義一邊,絕無例外。騎牆是不行的,第三條道路是沒有的。我們反對倒向帝國主義一邊的蔣介石反動派,我們也反對第三條道路的幻想。”

緊接著,在1949年9月30日,由毛澤東起草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宣言中,非常明確地寫上了:“首先是聯合蘇聯和各新民主國家,以為自己的盟友,共同反對帝國主義者挑撥戰爭的陰謀,爭取世界的持久和平。”

毛澤東提到的“新民主國家”,即後來的社會主義陣營國家。正因為這樣,中華人民共和國一成立,在蘇聯率先予以承認之後,在1949年10月3日至5日,“新民主國家”便接連予以承認,其中有保加利亞、匈牙利、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波蘭、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稍後,有蒙古、德意誌民主共和國、阿爾巴尼亞。毛澤東在外交上,果真行“一邊倒”。

蔣介石則倒向美國,這原本是毫無疑義的。可是,由於蔣介石的戰敗,美國總統杜魯門希冀“換馬”,轉為支持李宗仁,一度使蔣介石陷入了內外交困的境地!毛澤東口口聲聲罵蔣介石為“美帝國主義的走狗”,眼下“美帝國主義”要拋掉蔣介石,怎不使蔣介石極度尷尬?!

杜魯門不悅於蔣介石,這在當年李宗仁競選副總統時,已經明明白白地顯露出來。

1949年8月5日,美國《美中關係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的發表,不僅深深激怒了毛澤東——他為此寫了一係列文章抨擊《白皮書》,而且也深深激怒了蔣介石,因為《白皮書》用相當多的篇幅批評蔣介石的無能!

最使蔣介石惱火的是,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居然如此“目中無蔣”。艾奇遜把國民黨的慘敗,歸結為“其領袖不能應變,其軍隊喪失鬥誌,其政府不為人民所支持”。

一句話,美國政府此時所實行的政策曰“拋蔣”。

毛澤東反正已經“一邊倒”,他罵“美帝國主義”罵得再厲害,也無所謂,所以他可以連篇累牘地公開抨擊《白皮書》;蔣介石卻全然不同,他隻能在他的日記中,悄悄地發泄他對於《白皮書》的憤懣。

《白皮書》發表之際,蔣介石正在韓國訪問。蔣介石在8月6日的日記中這樣寫道:

到韓國後,更覺定靜光明,內心澄澈無比,是天父聖靈與我同在之象征也。對美國《白皮書》可痛可歎,對美國務院此種措置,不僅為其痛惜,不能不認為其主持者缺乏遠慮,自斷其臂而已。

蔣介石還恨恨地寫道;

甚歎我國處境,一麵受俄國之侵略,一麵美國對我又如此輕率,若不求自強,何以為人?何以立國?而今實為中國最大之國恥,亦深信其為最後之國恥,既可由我受之,亦可由我湔雪也。

回到台灣後,蔣介石得以細細閱讀《白皮書》,他在8月10日的日記中,連著罵了馬歇爾、艾奇遜和杜魯門;

馬歇爾、艾奇遜因欲掩飾其對華政策之錯誤與失敗,不惜徹底毀滅中美兩國傳統友誼,以隨其心,而亦不知其國家之信義與外交上應守之規範;其領導世界之美國總統杜魯門竟準其發表此失信於世之《美中關係白皮書》,為美國曆史上,留下莫大之汙點。此不僅為美國悲,而更為世界前途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