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對退往“美麗島”作了周密部署(2 / 2)

蔣介石的另一部署,在當時乃絕密行動,直到1960年6月2日,才由台灣《中央日報》透露出來:

在某一個深夜裏,海軍總司令桂永清密令軍艦一艘,停泊在上海黃浦灘央行(引者注:中央銀行的簡稱,下同)附近的碼頭邊,央行附近的街道,臨時戒嚴,一箱一箱的黃金,悄悄運上軍艦,在天未破曉以前,該軍艦已駛出吳淞口,以最大的速率,駛向基隆。兩天以後,陳主席(引者注:指台灣省主席陳誠。不過,當時陳誠尚未被正式任命為台灣省主席)打電報給俞氏(引者注:指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全部黃金已妥藏在台灣銀行的保險庫裏,坐在外濰央行總裁辦公室裏的俞氏,這時才感覺肩膀上的萬鈞重擔豁然減輕。

不過,這篇報道沒有透露運往台灣的黃金的具體數字,而隻是說“一箱一箱的黃金”。黃金論箱,而且是“一箱一箱”,數量當然相當可觀。後來,據中央銀行稽核處長李立俠回憶,搶運黃金共分三批:第一批,也是主要的一批,是1948年12月1日午夜由上海裝運,總數為二百萬零四千餘兩,運至基隆;第二批運走五十二萬二千餘兩,運至廈門,再轉運台灣;第三批是俞鴻鈞辭職以後,劉攻芸繼任中央銀行總裁,由湯恩伯親臨央行運走十九萬八千兩,這時離上海解放已不到十天了。前後三批,共搶運黃金二百七十七萬五千餘兩。同時運往台灣的還有一千五百二十萬銀元,另有一千五百三十七萬四千美元則存進美國銀行的國民黨政府賬戶。

這批黃金,成了蔣介石初入台灣時的經濟支柱。誠如蔣經國後來所言:“政府在搬遷來台的初期,如果沒有這批黃金彌補財政和經濟情況,早已不堪設想了,哪裏還有今天這樣穩定的局麵!古語說:‘無糧不聚兵。’如果當時餉饋缺乏,軍隊給養成了問題,那該是何等嚴重?”

這樣,蔣介石的立足點尚未移至台灣之前,已在黨、政、軍、財四個方麵,對台灣作了周密的部署。

1949年6月1日,從上海敗退的蔣介石,來到台灣高雄要塞過端午節。

6月21日,蔣介石住於台北大溪,非常喜歡,稱那裏的風景很像他的故鄉溪口。

24日,蔣介石在台北之北十三公裏的草山,看中一幢別墅,作為自己的住處。這幢別墅名叫“士林”,原是台灣糖業公司的賓館。那裏附近多溫泉,花木繁茂。蔣介石改草山為“陽明山”,以表明他對明代哲學家王陽明的崇敬之情。

蔣介石在台北設立了總裁辦公室。

在台灣安排好退路之後,蔣介石這才又飛往廣州、重慶、成都,作“最後的奮鬥”。

直至這“最後的奮鬥”失敗,蔣介石才從成都飛來台北。

在蔣介石回到台北不久,宋美齡也於1950年1月13日從美國來到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