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也有明顯的令人費解之處:蔣如要殺汪,何必當著全體中委的麵殺他?
其實,那天蔣介石見現場頗亂,張學良、閻錫山及西南的一些地方實力派都帶馬弁二名,記者又那麼多,生怕出事,便坐在休息廳裏,不願去拍照。汪精衛見蔣介石沒有下來,特地去請他。
蔣介石對汪精衛道:“今天秩序很不好,說不定要出事,我決定不參加攝影,我希望你也不要出場。”
汪精衛聞言,說:“各中委已佇立良久,專候蔣先生。如我再不參加,將不能收場,怎麼能行?我一定要去。”
事情果真被蔣介石料中。汪精衛一去,便倒在血泊中!
殺手究竟是誰?
當場被汪精衛衛士擊倒的,是晨光通訊社記者,叫孫風鳴,原本是十九路軍的一名排長。他受傷頗重,送入醫院時已是生命垂危了。他斷斷續續地說:“我是一個老粗,不懂得什麼黨派和主義,要我刺汪的主使人就是我的良心!”
雖然孫風鳴被列為“要犯”,蔣介石下令全力搶救,以查清此案,憲兵司令穀正倫守在他的床前,但孫鳳鳴隻說那麼幾句話,再不願說什麼,於翌晨死去。
此案驚天動地,自然要深究細查。後來,才弄明白,隻是孫鳳鳴、華克之、張玉華、賀坡光這四位青年策劃的,並無大人物指使。孫鳳鳴要刺殺的,原本是蔣介石。他們認為,蔣介石對日軍步步退讓,隻有殺蔣介石才能拯救中華民族。
誰知蔣介石詭詐多疑,那天不下來參加攝影,孫鳳鳴便把子彈射向了汪精衛。
這四位青年中的華克之,後來奔往延安,受到毛澤東的接見。他加入中共,成為潘漢年手下的秘密工作者。1992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華克之傳奇》,記述他傳奇的一生。
那四位小人物,刺殺汪精衛,雖說汪精衛未死,然而重傷使他不得不暫離政壇,出國治療。誠如1925年廖仲愷被刺,成了蔣介石晉升、奪權的絕好機會,這一回,汪精衛被刺又成了蔣介石獨攬大權的絕好機會——雖說刺廖和刺汪,確實與蔣介石無關。刺客的子彈射向蔣介石的政敵,理所當然給蔣介石幫了大忙。
國民黨的四屆六中全會,是為召開“五全”大會做準備的。汪精衛遭刺後的第十一天——11月12日,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南京召開。12月7日,則召開國民黨五屆一中全會,蔣介石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常委會副主席——主席雖是胡漢民,但受蔣排擠而在國外。蔣介石又兼任了原先由汪精衛擔任的行政院長。這樣,蔣介石也就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蔣汪體製”——“蔣主軍,汪主政,蔣、汪共同主黨”的局麵,從此畫上句號。
這時,毛澤東在中共方麵的地位,與蔣介石頗為近似:在黨務方麵,雖然名義上張聞天是總負責,但實際領袖是毛澤東;另外,毛澤東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主席,又是紅軍的最高軍事首長之一(雖然中央軍事革命委員會主席此時是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