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客觀地認識自己,量力而行(1 / 1)

〈觀〉卦“九五”爻辭是:“觀我生,君子無咎。”意思是:省察自己的言行,君子就不會有禍患。這就等於是強調了正確認識自我的重要性。

古人說:“把自己太看高了,便不能長進;把自己太看低了,便不能振興。”一位心理學家認為:多數情緒低落、不能適應環境者,皆因無自知之明。池們自恨福淺,又處處要和別人相比,總是夢想如果能有別人的機緣,便將如何如何。其實,隻要能客觀地認識自己,就能在生活中保持平和的心態,客觀地認識你自己當然是困難的,然而作為一個想正正經經做一番事業的人,對自己先要有個正確的認識,難道不應當是一個起碼的要求嗎?比如說,你可能解不出那樣多的數學難題,或記不住那樣多的公式定理,但你在處理事務方麵卻有特殊的本領,能知人善任,排難解紛,有高超的組織能力;你在物理和化學方麵也許差一些,但寫小說、詩歌是能手;也許你分辨音律的能力不行,但有一雙極其靈巧的手;也許你連一張桌子也畫不像,但是有一副動人的歌喉;也許你不善於下棋,但是有過人的膂力。在認識到自己長處的這個前提下,如果你能揚長避短,認準目標,抓緊時間把一件工作或一門學問刻苦地認真地做下去,久而久之,自然會結出豐碩的成果,即使是那些看起來很笨的人,也許在某些特定的方麵有傑出的才能。中國古代有個叫阿留的人,各方麵都很無能,但在繪畫方麵是個天才;柯南道爾作為醫生並不著名,寫小說卻名揚天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都有自己特定的天賦與素質,如果你選對了符合自己特長的努力目標,就能夠成功,如果你沒有選對符合自己特長的努力目標,就多少會自己埋沒自己。

人在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敗。然而,傳統觀念使人們注意從失敗中吸取教訓,而不注意對成功的研究,所以失敗在人的心理上留下的印痕更深。倘若一個人失敗的次數多了,就容易產生自卑感,把自己看得一無是處。

一個全麵而客觀的自我認識應該包括成功和失敗兩部分。自卑者一旦把視野拓寬或換一個角度來看,就會突然發現一個完全不同的我。

俗話說:“天生我材必有用。”當人生下來時,人的智力有高下,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下成長,會表現出能力上的差異。好在社會對人才也有多層次的需求,既需要工程師、科學家,也需要售票員、清潔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個人都應該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對自己的發展應該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倘若一味地與別人攀比,好高騖遠,隻能導致失敗、挫折,從而加重心理創傷。

我們如果自覺某些方麵不如別人的話,為什麼不考慮揚長避短呢?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能力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由於能力的高低不同,才有偉大人物與平民百姓之分,才有聲名顯赫和默默無聞之分。

但是一個人長於此,未必長於彼,“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能寫的人不一定健談;善於思考的人不一定有好的記憶力;學者富於抽象思維能力,卻缺乏具體的操作能力,偉大人物能率領幹軍萬馬,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對家庭瑣事卻可能一籌莫展。

所以,每一個人都應該努力根據自己的特長來設計自己,量力而行。根據自己的環境、條件,才能、素質、興趣等,確定進攻方向,不要埋怨環境與條件,應努力尋找有利條件;不能坐等機會,要自己創造條件;拿出成果來,獲得了社會的承認,事情就會好辦一些。

有了“站在高處,眼界闊大,縱觀一切”的魄力,自我認識和規劃就會更加客觀準確,自我發展也會更加順利和充分。

§§第二十一章 噬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