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事貪功願領兵,兵權到手便留行。幸因主帥遲遲去,多得三軍數日生。
卻說戴宗,劉唐在東京住了幾日,打探得備細消息,星夜回還山寨,報說此事。宋江聽得高太尉親自領兵,調天下軍馬一十三萬,十節度使統領前來,心中驚恐,便和吳用商議。吳用道:「仁兄勿憂,小生也久聞這十節度的名,多與朝廷建功,隻是當初無他的敵手,以此隻顯他的豪傑。如今放著這一班好弟兄,如狼似虎的人,那十節度已是過時的人了,兄長何足懼哉!比及他十路軍來,先教他吃我一驚。」宋江道:「軍師如何驚他?」吳用道:「他十路軍馬都到濟州取齊,我這裏先差兩個快廝殺的,去濟州相近,接著來軍,先殺一陣;--這是報信與高俅知道。」宋江道:「叫誰去好?」吳用道:「差『沒羽箭』張清,『雙槍將』董平;此二人可去。」宋江差二將各帶一千馬軍,前去巡哨濟州,相迎截殺各路軍馬;又撥水軍頭領,準備泊子裏奪船。山寨中頭領預先調撥已定,且不細說,下來便知。
再說高太尉在京師俄延了二十餘日,天子降'H,催促起軍,高俅先發禦營軍馬出城,又選教坊司歌兒舞女三十餘人,隨軍消遣。至日祭旗,辭駕登程,卻好一月光景。時值初秋天氣,大小官員都在長亭餞別。高太尉戎裝披掛,騎一匹金鞍戰馬,前麵擺著五匹玉轡雕鞍從馬,左右兩邊,排著黨世英,黨世雄弟兄兩個,背後許多殿帥統製官,統軍提轄,兵馬防備團練等官,參隨在後。那隊伍軍馬,十分擺布得整齊,詩曰:
匿奸罔上非忠藎,好戰全違舊典章。
不事懷柔服強暴,隻驅良善敵刀槍。
那高太尉部領大軍出城,來到長亭前下馬,與眾官作別,飲罷餞行酒,攀鞍上馬,登程望濟州進發。於路上縱容軍士,盡去村中縱橫擄掠,黎民受害,非止一端。
卻說十路軍馬陸續都到濟州,有節度使王文德領著京兆等處一路軍馬,星夜奔濟州來,離州尚有四十餘裏。當日催動人馬,趕到一個去處,地名鳳尾坡,坡下一座大林。前軍卻好抹過林子,隻聽得一棒鑼聲響處,林子背後山坡腳邊轉出一彪軍馬來,當先一將攔路。那員將頂盔掛甲,插箭彎弓,去那弓袋箭壺內側插著小小兩麵黃旗,旗上各有五個金字寫道:「英雄雙槍將,風流萬戶。」兩手□兩杆鋼槍。此將乃是梁山泊第一個慣衝頭陣的勇將董平,因此人稱為「董一撞。」董平勒定戰馬,截住大路喝道:「來的是那裏兵馬?不早早下馬受縛,更待何時?」這王文德兜住馬,嗬嗬大笑道:「瓶兒罐兒也有兩個耳朵,你須曾聞我等十節度使累建大功,名揚天下,大將王文德麽?」董平大笑,喝道:「隻你便是殺晚爺的大頑。」王文德聽了大怒,罵道:「反國草寇,怎敢辱吾!」拍馬挺槍,直取董平,董平也挺雙槍來迎。兩將到三十合,不分勝敗。王文德料道贏不得董平,喝一聲;「少歇再戰。」各歸本陣。王文德吩咐眾軍,休要戀戰,直衝過去。王文德在前,三軍在後,大發聲喊,殺將過去。董平後麵引軍追趕,將過林子,正走之間,前麵又衝出一彪軍馬來。為首一員上將,正是「沒羽箭」張清,在馬上大喝一聲:「休走!」手中拈定一個石子打將來,望王文德頭上便著。急待躲時,石子打中盔頂,王文德伏鞍而走,跑馬奔逃。兩將趕來,看看趕上,隻見側首衝過一隊軍來。王文德看時,卻是一般的節度使楊溫軍馬,齊來救應。因此,董平,張清不敢來追,自回去了。
兩路軍馬同入濟州歇定,太守張叔夜接待各路軍馬。數日之間,前路報來,高太尉大軍到了,十節度出城迎接,都相見了太尉,一齊護送入城,把州衙權為帥府,安歇下了。高太尉傳下號令,教十路軍馬,都向城外屯駐,伺候劉夢龍水軍到來,一同進發。這十路軍馬,各自下寨,近山砍伐木植,人家搬擄門,搭蓋窩鋪,十分害民。高太尉自在城中帥府內,定奪征進人馬;無銀兩使用者,都克頭哨出陣交鋒;有銀兩者,留在中軍,虛功濫報。似此奸弊,非止一端。
高太尉在濟州不過一二日,劉夢龍戰船到了,參謁帥府禮畢,高俅隨即便喚十節度使都到廳前,共議良策。王煥等稟複道:「太尉先教馬步軍去探路,引賊出戰,然後卻調水路戰船,去劫賊巢,令其兩下不能相顧,可獲群賊矣!」高太尉從其所言。當時分撥王煥,徐京為前部先鋒,王文德,梅展為合後收軍,張開,楊溫為左軍,韓存保,李從吉為右軍,項元鎮,荊忠為前後救應使,黨世雄引領三千精兵,上船協助劉夢龍水軍船隻,就行監戰。諸軍盡皆得令,整束了三日,請高太尉看閱諸路軍馬。高太尉親自出城,一一點看了,便遣大小三軍,並水軍,一齊進發,徑望梁山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