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直接費用:直接費用是構成產品實體的費用,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能直接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
2)間接費用:間接費用是指有助於產品的製造完成、各種產品共同發生的費用。間接費用要按一定的標準分配計入各產品成本;
3)期間費用:期間費用指不計入產品成本、應從本期收入中直接扣除的費用。製造業的期間費用包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管理費用指由企業統一負擔的各種費用;財務費用指企業經營期間發生的利息淨支出、彙兌淨損失、銀行手續費等;銷售費用指銷售產品或者提供勞務過程中發生的應由企業負擔的運輸費、廣告費等銷售費用。
(6)利潤
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利潤包括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淨利潤等。
1)營業利潤:營業利潤是主營業務收入減去主營業務成本、各種流轉稅及附加稅費、期間費用,加投資收益(減去投資損失)後的餘額;
2)利潤總額:利潤總額是營業利潤加營業外收入,減去營業外支出後的餘額;
3)淨利潤:淨利潤是利潤總額減去所得稅費用後的餘額。
以上六大會計要素完整地反映了企業會計對象的具體內容。它們分別從靜態和動態來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這六類會計要素是對會計對象的科學分類,也是設置會計科目和會計賬戶的基本依據,同時還是構成財務報表的基本要素。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九章規定:“企業在將符合確認條件的會計要素登記入賬並列報於財務報表時,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計量屬性進行計量,確定其金額”。會計計量屬性(又稱會計計量基礎,下同)主要包括:
(1)曆史成本
在曆史成本計量基礎下,資產按照購買時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買資產時所付出的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負債按照因承擔現時義務而實際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為償還負債預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2)重置成本
在重置成本計量基礎下,資產按照現在購買相同或者相似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負債按照現在償付該項債務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3)可變現淨值
在可變現淨值計量基礎下,資產按照其正常對外銷售所能收到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扣減該資產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金額計量。
(4)現值
在現值計量基礎下,資產按照預計從其持續使用和最終處置中所產生的未來淨現金流入量的折現金額計量。負債按照預計期限內需要償還的未來淨現金流出量的折現金額計量。
(5)公允價值
在公允價值計量基礎下,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領計量。
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當采用曆史成本計量基礎,采用重置成本、可變現淨值、現值、公允價值計量基礎的,應當保證所確定的會計要素金額能夠取得並可靠地計量。
重要名詞
1.會計假設 2.會計要素 3.會計計量基礎
4.資產 5.負債 6.所有者權益
7.收入 8.費用 9.利潤
10.曆史成本 11.重置成本 12.可變現淨值
13.現值 14.公允價值
思考題
1.會計假設理論包括哪些內容?
2.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有哪些?
3.什麼是會計要素?會計要素包括哪幾類?
4.什麼是資產?企業資產包括幾大類?各類資產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5.什麼是負債?企業負債包括幾大類?各類負債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6.什麼是所有者權益?所有者權益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7.收入、費用和利潤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8.會計計量基礎包括有哪幾種?各會計計量基礎有哪些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