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會計監督的手段是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製度,以及企、事業單位內部的財務預算。《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等有關法律、法規,我國管理全國會計工作的最高政府部門-財政部頒布的各項會計規章等,是會計工作必須遵循的規範。會計監督要求對已經發生和將要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的合法性、合規性進行監督。對於不合法、不合規的交易或者事項,即使已經發生,也應及時糾正;尚未發生的,則應及時製止。隻有經過審核無誤的合法、合規的交易或者事項才能進入正常的會計核算程序;
第三,會計監督的目的是對企、事業單位交易或者事項實施控製,保證交易或者事項按預算有計劃的進行,以提高企、事業單位的經濟效益或資金利用效率。會計監督還包括對企、事業單位交易或者事項的有效性進行的監督。企、事業單位內部製定的財務預算是保證經濟活動向著預定的目標進行的依據。以企、事業單位內部財務預算為依據,對每項交易或者事項的有效性進行監督,以確認各項交易或者事項對提高本單位經濟效益或資金利用效率的影響,是會計監督又一重點。對於不符合單位內部財務預算項目的開支,應及時查明原因,予以處理,從而使交易或者事項按財務預算進行。即在保證交易或者事項合法合規、真實可靠的前提下,再檢查其是否符合單位內部財務預算,以監督交易或者事項的有效性。
上述會計的兩項基本職能是相輔相成、密切聯係的。會計核算職能和會計監督職能相互依存:會計核算是會計監督的前提和基礎,沒有會計核算提供的會計信息,會計監督就沒有監督的對象和監督的依據;同時,會計監督寓於會計核算之中,沒有會計監督,會計核算就會是消極的、被動的,就不能充分發揮會計工作在企、事業單位經濟活動中的控製作用。
會計工作的任務是其在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過程中應該完成的基本工作。會計是圍繞其為之服務的主體——企業或其他組織而服務的,會計的任務取決於會計對象的特點和企、事業單位的管理要求。一般而言,會計工作承擔著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的重任,所以,其基本任務就是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製度和企、事業單位內部財務預算進行會計核算,向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會計信息,以助於各方麵會計信息使用者進行經營決策。企業會計工作的任務可歸納為:核算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所發生的各項交易或者事項;為各方麵投資人、債權人、政府管理部門及其他利益相關者提供必要的會計信息;分析和考核企業財務預算的執行情況及偏差程度、偏差原因,並提供有參考價值的建議和意見等。
(1)核算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所發生的各項交易或者事項
會計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對企業所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核算。因而,任何情況下,會計工作的首要任務是記賬、算賬、報賬。會計隻有記好賬、算清賬、報好賬,才能在某一會計期間結束後,將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狀況或資金運行狀況全麵、連續、係統地記錄下來,及時提供綜合的會計信息,以便於會計信息使用者獲得有價值的會計信息。例如,通過對企業交易或者事項進行的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反映有關企業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變動及其變動結果;反映關於企業收入、費用和成本、利潤及分配的過程及結果等;
(2)為各方麵投資人、債權人、政府管理部門及其他利益相關者提供必要的會計信息
除了對企業所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會計工作的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向各方麵投資人、債權人、政府管理部門及其他利益相關者提供必要的會計信息。在實現了所有權與經營權高度分離的現代企業,各方投資人要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要了解企業資產質量,要了解他們投向企業資產的保值或增值情況,要了解他們的投資收益狀況及企業發展趨勢,潛在的投資人要了解企業的發展狀況等,最直接的信息來源就是企業向他們提供的會計信息;債權人要了解他們向企業提供信貸資金的使用情況,要了解企業本金及利息的償債能力,對企業的信用情況進行評估等,最直接的信息來源也是企業向他們提供的會計信息;政府各有關部門,如財政、審計、稅務及其他部門要對企業經濟活動進行管理及監督,也依賴於會計信息;企業內部管理層要了解企業內部財務狀況或經營狀況情況等都依賴於會計核算提供的相關信息。因此,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相關會計信息,是會計工作的另一項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