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對男女朝六和塔進發,為的是在那裏舉行婚禮。鄭君裏負司儀之責,手中拿著照相機,兼任攝影師。沈鈞儒為上海著名大律師,證婚人也。
到達六和塔前,最忙碌的是鄭君裏。他讓證婚人居中,三對夫婦列於兩側,接連拍了許多照片。
三對夫婦為什麼遠道從上海至此舉行婚禮?
這是“秀才”唐納的主意:六和塔又名六合塔,高高矗立於月輪山上。唐納取其“六和”、“六合”之意,建議六人來此舉行集體婚禮,當即一致通過。
文人雅士如此奇特的“旅行結婚”,頓時傳為新聞,紛紛刊登消息及塔前婚禮照片。
沈鈞儒詩興勃發,於塔前口占一首:
情侶浪遊在滬杭,
六和塔下影成雙。
瑰麗清幽遊人醉,
流酣風波會自傷。
拾級蜿蜒登高塔,
居高一覽錢塘江!
老先生吟罷,詩興未盡,又作一首:
人生何處是仙鄉,
嘉偶良朋一舉觴。
到此應無凡鳥想,
湖山有福住鴛鴦。
塔影湖聲共證盟,
英雄兒女此時情。
願書片語為君祝,
山樣同堅海樣深。
幾天之後——五月五日,晚八點,上海八仙橋青年會九樓餐室,又一度成了新聞中心。三對新人在此招待親友。
這座大樓迄今仍在上海八仙橋。筆者曾到九樓實地觀看。如今所用的電梯,仍是當年的電梯。這電梯格外的小,每次隻能乘坐三四人而已。樓裏倒很寬敞,直至今日仍在經營餐飲業……
那天,新郎一律西裝,新娘一律旗袍。“藍蘋的身上是一件新的白地方格的燈籠袖旗袍。小葉藍地紅花的旗袍。小杜是白地紅花的旗袍。”
據上海老影人錢千裏先生告訴筆者,他當時也應邀出席藍蘋婚禮。他回憶說:
“上海電影界很多人都去了。招待很簡單,每位來賓一份點心,還得自己去拿。因為人多,招待小姐實在忙不過來。藍蘋當時給我的印象不錯。她很用功,很努力。一個山東姑娘能夠在上海的電影界站穩腳跟,是不容易的。”
影星彙聚,連“電影皇後”胡蝶也到會祝賀,吸引了眾多的記者。
在掌聲中,人們要新娘藍蘋當眾發表感想。
藍蘋隻說了三個字:“很快活!”
晚會在《六和婚禮賀曲》聲中結束。
這賀曲由孫師毅作詞、呂驥譜曲:
偎情郎,
伴新娘,
六和塔下影成雙;
決勝在情場,
莫忘胡虜到長江。
喝喜酒,
鬧洞房,
五月潮高勢正揚,
共起赴沙場,
同拯中華複沈陽。
次日,上海各報又紛紛刊登消息,有的甚至用半版篇幅詳加報導。
向來關心報紙的唐納,讀著大報、小報,秀氣的臉上漾著微笑。
他的笑,隻有他知,藍蘋知:他真誠地愛著藍蘋。在藍蘋之前,雖說他也曾追求過別的姑娘,但那隻是追求、戀愛而已,並無其他。正因為他真心實意地愛著藍蘋,所以他不願隻是同居。一而再,再而三,他向藍蘋提出要求結婚。然而,遭到了藍蘋的堅決反對。她,不願意結婚……
當他得知好友趙丹、顧而已都有了心上人,提出了“六和塔婚禮”的建議。趙丹、葉露茜、顧而已、杜小鵑、唐納,已經五票通過。迫於孤立,藍蘋隻得點頭——唐納還編造了一條理由,一旦正式結婚,他可以向蘇州老家索一筆錢。
然而,藍蘋隻是答應舉行婚禮,卻絕不簽署婚書。
唐納無奈,依了藍蘋。
這樣,在三對新婚夫婦之中,惟獨唐納、藍蘋是沒有婚書的!
唐納是筆杆子,跟各報社廣有聯係。他煞費苦心,廣請記者。“六和塔婚禮”在那麼多報紙上登了報導,唐納出了大力。
唐納得意地翻閱著大報小報,用剪刀一篇篇剪下婚禮報導,精心地貼成一本。
他想,這些婚禮報導,不就是印在報紙上的“婚書”!成千上萬的讀者都知道藍蘋跟唐納結婚了,這比“婚書”的威力還大——難道你藍蘋能夠撕掉這些印在報上的“婚書”?!
唐納笑了!
可是,唐納笑得太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