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人生資本之智慧篇(4)(1 / 3)

“著急?”列車員笑了說,“沒什麼可急的,我從來不在乎這些數不清的中途小站,我隻記住始發站和終點站,然後忙碌我的工作就行,有什麼可急的呢?”列車員頓了頓又說:“就像一個人,隻要他出生長大成人,他隻需記住自己生命的目標,隻需知道自己在不停地忙碌著就行,不必去擔心自己的每一天要怎麼過,每一件事要怎麼做,就像一棵大樹不必擔心一片微小的樹葉,一條大河不必擔心一滴微小的水珠,這樣生命和人生才會變得坦然而從容。”

是的,人生的路途雖然漫長而遙遠。雖然有著許多或苦或甜的人生“小站”,但我們不必去一一留意那些歲月的“小站”,隻要記住我們人生的最終目標,而且知道自己時刻都在為這個人生目標工作著就行了。

認識機遇

這是一個很古老的故事:

兩家鞋業公司分別派了兩個業務營銷員到海外去開拓產品市場。一天,這兩個營業員在南太平洋的某個島國相遇了。到達的當日,他倆都大吃一驚,因為無論在街頭、田園,甚至國王金碧輝煌的皇宮裏,他們都沒有發現一個穿鞋子的人,這裏的人全都赤足,就連雍容華貴的美麗王後都是赤著一雙大腳,拖著長裙在王宮的後殿裏走來走去。

他們詢問當地的人為什麼不穿鞋子,沒人理睬他們。偶爾友善一點的,他倆又比劃又說,費了半天口舌,那些人也弄不明白什麼是鞋子,穿鞋子有什麼用?當晚一個業務員便沮喪地立即向國內總部的老板拍了一封電報:“這裏的人從不穿鞋子,他們甚至不知道要鞋子有什麼用,有誰還會買鞋子呢?我明天立即回去。”

而另一個業務員也在當晚給總部拍回了一封電報:“上帝啊,我找到了一大筆買賣,這裏的人都缺了一雙鞋子,市場前景廣闊,我決定長期駐紮在這裏,至少推銷給每人一雙鞋子!”

幾年後,兩個營銷員又在這個南太平洋島上相遇了,不同的是,那個沒有在這裏推銷鞋子的營銷員至今還是一個一文不名的營銷員,而在這裏長期駐紮的營銷員早已因為在這裏賣鞋而成百萬富翁了。那個營銷員十分不解地問百萬富翁說:“我們過去一樣是推銷鞋子的,為什麼我還隻是個一般營銷員,而你卻搖身變成百萬富翁了?”

富翁聽了笑說:“當時我和你差不多是同時到達這個島的,可以說我們的機遇是相同的,但因為思維的不同,你把機遇看成了困難,而我卻牢牢把握住困難似的機遇,所以我今天身價過百萬,而你依舊一無所有。”

同樣的條件,同樣的機遇,卻往往有兩種不同的結果。

許多時候。我們常常敗於自己的思維出了問題。你隻要有一手

一群人站在北京某外國使館前等待簽證,他們有要去留學的,有要去經商的,也有要求移民和旅遊的。

他們中有一位揮金如土的百萬富翁,還有一位從陝北趕來的農村老大娘。那位富翁是準備移民海外的,他做生意賺了不少的錢,現在他年過六旬了,感到身心十分地疲憊,他想移民到另一個國度去,買一幢幽靜的別墅,尋一片有林有水的地方,然後悠閑地安度自己的晚年。這不是他第一次來申請簽證了,在此之前,他已經先後來過了十幾次,但都被負責簽證的大使冷冷地拒絕了。上次申請簽證時,那位外國大使曾問他有什麼專業特長,他想了好久,結果是搖了搖頭,他實在想不明白自己有什麼可稱為專業或特長的。年輕的時候他曾癡迷過美術,但不久他就把畫筆拋棄了。幾十年來,除了賺錢,自己真的是什麼特長也沒有。他站在等待簽證的長長隊列裏,心裏忐忑不安,他希望當自己又一次站在那位簽證大使麵前的時候,那位麵無表情的大使能夠輕易認出他來,為他的鍥而不舍而感動,從而意外給他簽證。

他問站在自己前邊的那位農村老大娘說:“你會英語嗎?”老大娘不好意思地搖了搖頭。他又問:“那你有什麼專業嗎?”老大娘不好意思地搖搖頭說:“我一輩子隻是種地和照料孩子,不知道啥叫專業。”他十分同情地對老大娘說:“那你申請簽證肯定會十分困難。”老大娘想了想說:“但我也有一手絕活,就是剪紙,我們老家方圓幾十裏的人都知道我,年輕人結婚貼窗花,小孩子過周歲生日繡兜肚紮虎頭鞋,很多人要繡巾什麼的,全都找我給他們剪樣紙。”他一聽,心裏就禁不住好笑起來,剪紙?剪紙怎麼能算專業呢?

聽了他的提醒,那位老大娘很興奮,她從自己的口袋裏摸出一張紅紙來,高興地說:“剛好口袋裏帶著一張紅紙呢,一會兒我就可以當場剪給他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