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人生資本之思維勇氣篇(1)(2 / 3)

“不可能,就我這個樣兒,會是拿破侖的孫子?”亨利一點也不相信。

“有什麼不相信的,你見過自己的爺爺嗎?”羅尼問道。

亨利仔細地想想,自己確實沒有親眼見過自己的爺爺,而且就連自己的父親都很少談到爺爺的事。

“難道這是真的嗎?”雖然亨利還是有點半信半疑,可是他想到自己也曾經想做大事業的,自己本身也並非遊手好閑的人。越想他感覺自己越像拿破侖的孫子。況且他也願意把這一切當做真的,於是他找出口袋裏所有的零花錢,買了一個漢堡包加一杯可樂招待了羅尼,感謝羅尼告訴自己這個好消息。

“我是拿破侖的孫子!”有一段時間,亨利總在嘴裏念叨著,漸漸地這揮之不去的意念,終於使他確信,這是一個事實。於是,亨利的人生整個被改變了。

以前因為個子矮小而自卑氣餒,而現在他卻因此自豪,心想:“我爺爺就是靠這種形象指揮千軍萬馬的。”

以前總覺得自己的英語發音不標準,像一個令人討厭的鄉巴佬,現在卻因自己帶一點法國口音而倍感驕傲,心想:“我爺爺就是用帶著泥土氣息的法語發出威嚴的命令。”

他頓感自己矮小的身材同樣充滿力量,講話時的法國口音也帶著幾分高貴和威嚴。亨利一下子精神大振,感到心裏有一股成功的欲望再次侵襲著自己。

於是他再次下決心開創一番事業,因為是白手起家,他仍然遇到了無數難以想象的困難,每當遇到困難,他就對自己說,在拿破侖的字典裏是找不到“難”字的。而自己既然是拿破侖的孫子,就決不能給爺爺丟臉。

就這樣,憑著自己是拿破侖孫子的信念,他克服了種種困難,成為了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長,並且在他貧窮時常閑逛的那個公園對麵,蓋了一幢30層的辦公大樓。

在公司成立10周年的日子裏,他請人去調查自己的身世,結論出來後,他才知道自己根本就不是拿破侖的孫子。但亨利並沒有因此而感到沮喪,他說:“我是不是拿破侖的孫子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當你相信時,它就是真的。’”是貧是富取決於自己的認識

如果你認為你是窮人,你就是窮人。如果你認為你是富人,你就是富人。麵對困境,最重要的並不是自己的處境如何,而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處境。

現在,這個家庭陷入了空前的困境。小女孩的姐姐丟了工作,在那之前,父親所在的工廠倒閉,全家隻能靠媽媽為別人做衣服的收入生活。

不幸的是,不久小女孩的媽媽病了幾周,沒法幹活。因為沒錢付電費,家裏被電力公司停了電,然後又被煤氣公司停了煤氣。最後要不是因為衛生部門為了公共衛生的原因製止了自來水公司,全家就會連水也沒有了。

一天,小女孩放學回家,興衝衝地說:“我們明天要帶些東西到學校去,捐給窮人,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小女孩的媽媽正要衝口而出:“我不知道還有比我們更窮的人!”

當時小女孩的外婆正和他們住在一起,外婆趕緊拉住她媽媽的手臂,皺皺眉,示意她不要這麼說。

外婆說:“如果你讓孩子從小就把自己當成一個‘窮人’,她一輩子都會是個‘窮人’。她會永遠等待別人的幫助,這樣的人怎麼能振作起來,怎麼能當上‘富人’呢?咱們不是還有一罐自家做的果醬嗎?讓她拿去。一個人隻要還有力量幫助別人,他就是富有的。”

外婆不知從哪裏找來一張軟紙和一段粉紅色的絲帶,把家裏最後一罐果醬精心包好。第二天,小女孩歡快而自豪地帶著禮物去幫助“窮人”了。

後來,擁有3家酒店的小女孩仍然記得那罐果醬。無論是在公司裏,還是在社區裏,一看到有人需要幫助,她總認為自己應該是“送果醬”的人。沒有絕對的好或壞

每件事都有它的兩麵性,好和壞是隨時可以轉換的。

從前,印度有一個很會治理國家的國王,他有一個非常聰明的丞相,每當國家有什麼重要大事的時候,他都會謙虛地向丞相請教,但無論國王問什麼事情,這個丞相總愛說“好”。這令國王非常生氣,他要找個理由治治丞相的這個毛病。

有一次,國王在打獵的時候,不小心被利器斬斷了一截拇指,他連忙問丞相:“我的拇指被斬斷了一截,好不好?”丞相不假思索地回答:“好!國王陛下。”這個回答使國王滿腔怒火,他以落井下石為罪名將丞相關了起來,並問丞相:“現在你被關在牢房裏了,好不好?”丞相毫不猶豫地回答:“好!”國王說:“既然你覺得好,便在牢房裏多住幾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