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不敗人生字訣(1)(1 / 3)

一、“愚”字訣

學學貓頭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你說我糊塗,其實我不傻!隻是世事多變幻,創業難,敗家快,人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其實是,明哲保身,大智者往往大愚,聰明者多,能過“愚”字關者鮮矣!

1.糊塗人聰明一世

人應該學會聰明,學會生存之道。但不是學小聰明,小聰明的人能聰明一時而不能聰明一世。大智若愚,表麵上糊塗的人,雖不計一時的得失卻能聰明一世,明哲保身,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在人性的很多領域就是這種現象。

聰明人聰明一時,糊塗人聰明一世。

清代的鄭板橋在自己奮鬥了一生即將離去之時,留下了“難得糊塗”這一名訓,是不無道理的。仔細品味,它竟適合於人性叢林中的某些領域。

糊塗與清醒是相對應的。清醒意味著理智與理性,人要想在叢林中行走必須保持著清醒的頭腦,這樣才不致於決策失誤,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目標,去和別人競爭,去戰勝別人,從而實現自己的利益。那麼這樣說“糊塗”自然無它的領地了?不,有,盡管很少,所以才難得。

在人性的叢林裏,我們必須時刻保持清醒。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對手?可以依靠誰,不可以依靠誰?應該怎麼去戰勝對方?應該怎麼去上台階?對於這些問題,我們不能不清醒。這是生活的一個方麵,也是我們起碼的生存條件。離開了這些認識,我們將生活在一片盲目之中而不知所措,最終將被世人擊敗,自此而消失於地球之上。

人應該學會聰明,學會生存之道。但不是學小聰明,小聰明的人能聰明一時而不能聰明一世。大智若愚,表麵上糊塗的人,雖不計一時的得失卻能聰明一世,明哲保身,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在人性的很多領域就是這種現象。

在與上級相處的領域裏,糊塗總比聰明好。蕭何便是很好的例子。當年與劉邦共打天下的各位有功之臣,都非無能之輩。而最後皆被劉邦和呂氏疏遠和加害,唯有蕭何能安度晚年,為何?蕭何確實有一幅難得的糊塗。他從來對一些大事持漠不關心的態度,這樣劉、呂便放鬆了對他的注意,從而聰明地保全了自己。上級畢竟有他的權力,一旦你表現出才智超過他,他便有一種不安全的感覺,他不會讓你長期這樣下去的,可以說這是人性的必然,一旦你是位特聰明的人,你就更應該注意保護自己,不要處處張揚你的聰明和才智,要盡量裝得糊塗一點,裝得不如你的上司,讓他獲得一種優越感,讓他陶醉於他的成就之中,而你則小事糊塗一點,大事注意一點就行了。這樣的糊塗,並非顯示出了你的無知。隻要能保全自己,還是應該這樣的。

聰明的讀者,但願你能聰明一世。而不要聰明一時,也不要糊塗一世。既然難得糊塗,那就不應該多,適可而止為最佳。

2.不要以為自己比別人聰明

自以為聰明的人往往不得善終,而真正智大慧的人,表麵上都似乎有點“愚”。不敗人生,“才”不外露。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普遍有一種自我優越感,而且一個人的行為、情緒往往與這一優越感有著極大的關聯;一旦他意識到自己的可笑幼稚或愚蠢,那種優越感便會給自我一個爽快的獎賞。反之,優越感由於感到自我的失敗,而這失敗是對方造成的,因而便會產生一種近乎專橫的粗暴,並通過情緒和行為或語言把這種粗暴施加於對方,甚至於是一種不挫敗對方絕不罷休的厭恨。

所以,這是一個可怕的陰暗領域,然而,它又是那麼普遍地存在,作為人的劣根性,它象個幽靈,纏著人類不放。我們看不慣這一可恨的家夥,但卻拿它毫無辦法。在此之前,我們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盡管在日常交際中,我們時常感到有某種東西在駕駑著人們的情緒,我們一不小心,它就要煽起對方的怒火與厭恨,更糟的是,有時候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因而就讓對方忽然就對自己冷淡了起來。

我們之所以這麼無知,全是因為我們自己也在犯著同樣的毛病:自作聰明,過分相信自己。就是因為這毛病,我們時常在無意中因抓住對方的缺點或錯誤而沒加遮攔的加以指出,而這極大的傷害了對方精心為自己構造的優越感。又或者,我們時常在無意中抓住一個顯示自己聰明的地方,便迫不及待地希望對方能注意到自己的智慧,而這無疑使他的優越感感到極大的不滿。而事實上,我們的“無意”也並非真正的無意,而是我們習慣了“有意”之後從而對“有意”產生的一種淡漠的感覺。這種“無意”往往就是最為深刻的“有意”。

約翰·華納梅克曾說:“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總是隨身帶著一把放大鏡,當他們希望時,就用它來看別人的不完美。”其實,“有些人”是多麼保守的字眼,華納梅克對人類社會也太過溫和了,因而才顯得那麼留情麵。“別人的不完美”往往給觀察者一種高人一等的優越滿足感,而同時忘記了自己身上也有著同樣的不完美。而當我們看到他人的才智,看到他人的成功時,我們所興起的就不僅僅是妒忌,甚至還會因此而對他產生一種毫無來由的厭恨與不屑,當我們看到熒屏上的這類形象時,我們打心底裏發出鄙夷的哼聲,而此時,我們卻多麼可笑地暗自認同了自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