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把脾氣和眼淚寄存在辦公室內(1 / 1)

女性都認為自己發脾氣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也是的,人活在紛紜繁複的世界裏,難免都會遇到一些令人惱怒的事,從而發發脾氣,好象無關疼癢,也無關男女。

說起發脾氣,還是女人不善控製一些。小到令人發火生氣,大到惹人動怒發飆。脾氣每個人都會有,隻是關鍵在於我們各自怎麼去控製它。控製好了凡事都會一了百了,控製不好了,那後果都是難以預料的。

不可否認,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遇上一些輕易就使人發怒的事。比如說,出門前還幹幹淨淨、整整潔潔的家,你上班再回家卻大變樣了,被孩子弄得亂七八糟。這時,如果個性較暴的人,肯定會生氣,甚至於發脾氣罵孩子。這個時候,女人在發脾氣前先反省一下,如果你真的動怒開罵了,這樣是不是對孩子太嚴厲和苛刻啦?“家”是屬於孩子最自由的地方,他也想要自由的天空,如果罵了他,那麼他以後在家裏也許就會很壓抑,也會影響孩子的個性。如果能換一種方式,講道理給孩子聽,告訴他要怎麼愛惜別人的勞動成果,也許他會很輕鬆的就接受錯誤,也能讓孩子知道以後要愛惜別人的勞動成果。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是一舉兩得,兩全其美。

其實,發脾氣就是一種應激反應,如果能在反應前,先思考一會,比如,時常提醒自己在發怒前,先想三分鍾。這種要求對女性的大腦來說,有點難度,那也要學而常習之。

通常,我們在家人、朋友和同事之間,難免也都會遇到一些小摩擦,如果我們隨意就發怒,那麼所產生的效果就是爭吵,結果不是傷害到對方就是傷害到自己,想一想,這又有何意義呢?如果能多一份忍讓,多一份寬容,什麼事都好好的用“說”的語氣來解決,效果難道不比吵罵的好嗎?

都說女人敏感,發脾氣也是如此吧!很多時候,由於脾氣引發的爭吵,事實上並不能解決問題。所以,適當的控製情緒,是必須要學習的。很多時候,寧可自己軟弱一點,底調一點,學習做個忍者吧!

其實,忍讓一點、低調一點、自我控製一點,並不等於自我壓抑,積極的心態,反而可以激勵人上進的。

所以,發脾氣時應該要懂得怎麼製怒。有些人確實會很容易生氣,而有些人卻不會。有些人似乎總比其他人要容易發脾氣,而有些人卻可以很輕易地處理生氣的感覺。這些都是“個性”和“情緒”的自我管理能力問題,說白了就是自我調節和控製心態的掌控力。

我們知道,每個人的個性不一樣,有些個性容易被激怒,而有些人忍耐性會比較強一點。這種容易被激怒的人屬於個性急躁的人,心理學的觀念認為,這種人的個性,通常都是一心想要擁有權力和思想控製別人,當自己感覺控製不住他人時,就會大吼大罵來表現他的怒氣。另外,不容易發脾氣的人,應該屬於有耐心和比較沉穩的人,他們生氣的“反應”是自己生悶氣,不去計較,不去接納,也不會去解釋什麼。所以要提醒女人,要學著自控一點,千萬不要縱容自己,別給自己找任何借口,對自己嚴格一點兒,悲傷時要懂得怎樣轉移和發泄,憂愁時也要懂得釋放和自解,相信自己,人格和情緒也會變得更完美。

既然說到控製,那就肯定不是件很容易做好的事。每個人的心中,永遠存在著理智與情感的鬥爭,自我控製是要求一個人按理智判斷行事,克服追求一時情緒滿足的本能願望。一個真正具有自我約束的人,即使在情緒非常激動時也能做到這一點的。自己要戰勝自己的情緒,必須自控,如果不控製,任憑情緒支配自己行動,那隻會使自己成為情緒的奴隸!

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很好地認識壞脾氣的危害。我們在社會生活中,總要同其他人進行接觸和交往,希望得到別人(當然不可能是所有人)的好感、友情、讚賞、合作,否則,就會感到孤獨、寂寞,沒有生氣,寸步難行。人的行為是受意識調節和控製的,認識了壞脾氣的危害,便可從內心產生改掉壞脾氣的要求。其次,要加強思想修養。隻有心中經常想到別人,尊重別人的利益和需要,才會對別人溫存、體貼、熱愛。隻有時刻把集體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不至於意氣用事,固執己見,才能遇事平心靜氣,三思而行。最後,對改掉壞脾氣要有決心和毅力,不能今天想起來了,就謹慎一點,過了兩天又依然故我。要有決心和毅力,壞脾氣是一定會改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