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管住你的“大嘴巴”不要成為長舌婦(1 / 1)

長舌婦指愛扯閑話、搬弄是非的人。一點小事就當大事宣傳。這樣的女人令人們極為反感。

有的時候發現自己也變了,變得愛講閑話了,變得愛羅嗦了,愛報怨了,難道女人結婚了都是會這樣嗎?有的時候遇到投緣的就講個沒完,什麼東家長、西家短、張三好、李四拐、婆婆長婆婆短、老公勤快、老公太懶。。。。。。以前覺得自己很清高,似乎不能與別人一樣,就是眼中覺得別人都有些差,這反過來倒過去的,發現自己也是這個德性,幾毛錢也斤斤計較了,什麼都可能是討論的話題了,怎麼變成這個樣子了呢?

言多必失,古人的遺訓想來是有道理的,可是,即便說話有這麼嚴重的危險後果,相當一批女人,這一生中最大樂趣的來源就是說話。

越是強勢的女人越喜歡講話,不對,應該恰當地稱之為:訓話。有某個來自紐約的女強人,一下飛機立馬衝進辦公室,拉住一個舊識,央求道,快跟我聊會天吧!對這樣一個喜歡說話的女人來說,讓她閉嘴,幾乎是人生中受到的最大挫折和折磨。或許她旁邊坐著的是一個不解風情的糟老頭;當然,更有可能,那也是一個喜歡出風頭的,趾高氣揚的強女人,因為一山不容二虎的緣故,彼此之間漠然相對,不要指望會有愉快談話,大打出手倒是很有可能。

可是,對這些女人而言,所謂的談話,不過是另外一個人,當然,最好是一群人,眾星捧月,畢恭畢敬,圍繞著她,充滿期待與熱忱的眼光仰望著她,然後,專心致誌地聽她說。不需要聽眾有什麼自我意識。更不可將談話轉移到自己身上。隻有一種反應是值得提倡的,那就是,附和、附和、永遠地附和。

有個某知名牛仔褲品牌的全球廣告總監,飛揚跋扈,自我感覺好到如同王母娘娘下凡。超級巨大的一桌午餐宴會的 20 多人全部加起來,都無法搶得暫時的,片刻的話語權。這女人有掌控、搶奪談話話題的本事,雖然犧牲了一個人基本的教養。對於任何事情,她都拋出一個幾乎可以蓋棺定論的看法。而對於所有她不感興趣的話題,她一律稱之為愚蠢透頂。講話是她最好的養料,隻要講話就可以保證她精神抖擻。

越是無聊的人,越會在小攤上或飯館裏說別人的閑話,比如,“甲最近發了一筆大財”、“乙最差勁”等。好像在背後論人是非可以發泄內心的不滿。常言道,誰人背後無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如果放著自己的工作不做,整天造謠生事,就是浪費時間了。德國人將這種行為稱為“最無聊的閑談”,十分不齒。

職場中的明智之士對自己平日所說的話,要有隨時敢於負責的決心。在你說任何話之前,要先問問你自己,是否必要,若是不必要就別說。這是訓練心的第一步。我們既不要隨便談論自己,也不要隨便議論別人。談論自己往往會自大虛偽,在名不副實中失去自己;議論別人往往會陷入雞毛蒜皮的是非口舌中糾纏不清,尤其是議論別人的短處,會降低你的人格。

比如在一家公司裏有一個女員工張小姐,她有一個毛病,就是常常打聽別人難以開口的事情,如同事之間、同事和老板之間的關係,甚至連別人的夫妻感情也刨根問底,一驚一乍的。剛開始的時候,別人還認為她是對他人關心,就當成談資笑料說說,但後來發現她對誰都一樣,還把同事甲的事情拿去和同事乙作比較,大家都後悔不己。此後大家一見她來了,就立即實行“堅壁清野”政策,躲不掉就顧左右而言他,比如天氣、新聞什麼的。因為說不定什麼時候,一個毫不經意的信息就可能成為一件殺傷性武器,被人別有用心地進行“恐怖襲擊”。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嫌怨、嫉妒的心態不免出現,在和朋友閑話之間,很容易把不滿的情緒發泄出來,散播流言,隻為逞一時之快,抒發內心的不平衡。

若你在說話時,稍微留意自己的神態、舉止及旁人的麵貌及反應,你會發覺自己很容易興奮到忘“嘴”的境界。常聽老一輩的人說,做人要有“口德”。總要處處與人為善,人前人後要多說些讚美、鼓勵、支持的話,而不要口不擇言,去批評、諷刺、破壞別人。

而對慣於飛短流長的人,除了敬而遠之,也不要太在意,一笑置之,這是心靈上的修持,心性上的修養,同時也提醒自己更重視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