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女人不善於投資,那麼作為一個現代女性,怎樣投資呢?又如何規避風險呢?
在投資活動中,風險是無法回避的,但你可以盡可能地讓未來投資都在你可以接受的風險程度內運行。
比如銀行存款和國情,盡管收益隻有 1%—2%,但其資金卻具備相當大的安全性。因此經常成為一些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人群的首選;而信托收益 3%—5%,應該比較適中,但投資該類產品需要放棄一年到三五年不等的資金變現權利,而且要承擔信托公司違規的風險;股票是風險程度較高的投資,但其高收益同樣得到大家認同,如果趕上上升浪,收益 30%甚至 50%的投資者也不在少數,但要不幸趕上了下降走勢,那資金腰斬再腰斬的事情也不是新聞;開放式基金的最終投資目標同樣是股票,但與直接投資股票不同的是,它是借助專家的眼光理財,讓理財經理幫你設定投資組合,因此風險降低了一個級別,但與此同時,你也不得不放棄可能得到的更大收益,因此同樣收益也下降了一個級別。
很多女性開始隨著市場,做股票,同樣是股票投資,在不同產品中也大有差異。大盤股、績優勝的風險比較小,但這些股票由於炒作空間不大,股價相對比較平穩,收益水平也屬於中等。而那些具備了一定概念的、適合短期炒作的品種可能獲益空間比較大,但同時也蘊藏著比較大的風險。
由此可見,風險和收益是永遠解不開的結,如果你追求安全。你將獲得較低的收益,而在長期投資中,你也會為承擔風險而獲得補償。
既然風險無法回避,就不要去回避它。你完全可以通過組合投資來設定一種風險,從而使得未來投資都在你可接受的風險程度內運行。
著名理財專家提醒女性朋友如果我們把投資理財比喻為打仗,就可以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將資金分成“守、防、攻、戰”四種形式的投資。用作“守”的資金,應主要用於銀行儲蓄、置業、買保險等方麵;起“防禦”作用的資金,則應用於購買國債、企業債券、投資基金、信托產品等;“進攻”性資金可以用於股票,買外彙等;用作“激戰”的資金可拿來炒期貨。
對這四類資金的動用也應該掌握一個比例。一殷來說,30%的資金用於“守”,30%的資金用於“防”,這樣就有 60%的資金用來自保。另有 30%的資金用於“攻”,隻能把 10%左右的資金用在絕對投機、短線炒作的“激戰”上。
適時調整化解風險影響投資理財活動的因素是幹變萬化的,所以在確定理財目標之後,在合理配置資金運用的基礎上,還必須根據各種因素的變化。適時地調整資產結構。才能達到提高收益、化解風險的目的,比如說,你雖然確定了一個分別投資股票和投資債券的資金比例,但不應該死守這個比例,而是要根據各種因素的變化,較為靈活地調整這個比例。
當然,這一點的把握並不像說起來這麼容易。需要不斷地嚐試,需要不斷地吸收知識,聽取專家的建議,提高自己的投資技巧。
投資無法避免“憂慮”,但“憂慮”卻可避免衝動投資。就個性而言,女性天生比男性多一分謹慎。是否進行某項投資,女性往往會小心行事,並對可能的風險心生憂慮。有的時候,可能顯得過於缺乏自信,但“憂慮”確實減少了女性犯錯誤的機會。在調整自己的投資組合時,女性應該更謹慎一些。
投資需要豐宣的知識。有人把投資當作賭博,黨得賠和賺就是個人運氣的問題。這是極其錯誤的,懷著這樣的心態去投資,無異於“瞎貓撞死耗子”,成功的幾率少而又少。投資是智者的遊戲,至少關於理財的大量術語就必須很清楚、很明了,一些簡單的收益計算、風險測評技巧也應該掌握。如果要投資股票市場,連一些公司的基本財務狀況也不熟悉,怎能作出正確的選擇?我們雖然不用像理財專家那麼專業,但至少不能一無所知,盲目進行。
投資離不開交流與協作。女性是非常樂於溝通和交流的,相比於總是擺出一副高深莫測的麵孔,把自己當作專家的男人,女性更有謙虛和合作精神。通過開放性的相互交流、相互分析、相互指導,女性獲益匪淺。
投資應注意養老收益。不要覺得年老力衰是很遙遠的享,現在無須考慮。你的輕率有可能導致多年積蓄在若幹年後被疾病和衰老掏空。女人應當把養老當作頭等大事來對待,在投資組合中不能不考慮到。建立你的個人養老賬戶是明智之舉。“跳槽”,白領麗人們早已司空見慣,但千萬要記住:換工作的時候,要將養老基金從原來的賬戶轉入新的賬戶,而不是全部取出,這也更有助於養老計劃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