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羞愧感與罪惡感的作用(1 / 2)

合理運用羞愧感

勇敢麵對罪惡感

羞愧感具有內在驅動力

羞愧感和罪惡感也是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的情緒。羞愧感最強的是日本人,日本的文化叫做“恥”的文化。如果要求中國人和日本人一樣,那是做不到的,因為中華文化一再要求“無過無不及”,即做事情不要太過分了。中國人失敗了之後,會說“東山再起”、“重新來過”、“下次好好表現”、“把以前的羞恥洗刷掉”……這是非常積極的。

一個人有羞恥心才有救,而羞恥心就是愛麵子。很多人說愛麵子是不好的,但是如果一個人連麵子都不愛,那這個人就真的沒救了,他會覺得什麼都無所謂,什麼都不在乎。

如果一個人自以為是、得意忘形,他是沒有羞恥感的。一個人在得意的時候,經常是忘形的,但是他不得意的時候,就會很拘謹,就很擔心做錯事情。所以當事情進展得很順利的時候,大家就要格外小心;當事情進展得不順利的時候,反而不需要那麼小心。

羞愧之心是每個人都有的,它是個很好的內在驅動力,它會提醒人們要知錯就改,不能老是讓別人看不起。這樣人們就會開始積極地去改善自己,積極地去調整自己和別人的關係,然後使大家彼此更和諧。

羞愧感是從父母、師長處獲得的

羞愧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從後天的教育中得到的,是父母、師長給的。大人常常會跟小孩子講:你這樣做別人會看不起你,這樣做會丟父母的臉。這就是在加強小孩子的羞愧感。

一個孝敬父母的人,他的孝心不是表現在拿錢給父母花上麵,而是表現在“不丟父母的臉”上麵。所以,很多真正孝順的人在外麵常常會顧慮到父母的臉麵。一個人想偷別人的東西又不敢偷,一方麵是怕違法,被警察抓去,另一方麵就是“怕丟父母的臉”。父母在自己孩子小的時候就說:你在外麵做什麼都可以,就是不要丟父母的臉,我這個臉丟不起。“怕丟父母的臉”這個力量比什麼都大。這種情緒管理,是要一代一代傳下去的。

過重的羞愧感很不好

“覺得自己沒有用,覺得自己不可愛,覺得自己一文不值……”如果有人有這種想法,那就說明他的羞愧感太重了。“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個人再笨,也一定有自己的長處,隻要發揮自己的長處就好了。

不願意向別人求助,也不願意表達自己的困惑,就這樣一直拖下去,也說明這個人羞愧感太重了。其實不會的請別人幫忙,沒有什麼丟臉的;不懂的向別人請教,也沒有什麼不對。如果你肯接受別人的幫忙,但又不會長期依賴他,你學習完別人的方法以後就會好好去做。但是很多人就是覺得不能讓別人幫忙,那他永遠不會長進。他隻會不斷地責備自己,不斷地看不起自己,但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選擇,他選擇把自己放在一個過度羞愧的地步,別人也沒辦法幫他。

罪惡感有三種感覺

罪惡感有三種感覺。第一種感覺是“我做錯了,我是個低賤的人”。為什麼做錯事情就低賤?做錯與低賤有什麼關係呢?第二種感覺是“我絕對不應該這樣做,因為我這樣做,就已經證明我不是好人”。這個與好人壞人沒有什麼關係。第三種感覺是“我已經變成一塊朽木,已經無藥可救了,我應該受罰,因為我是有罪的”。基督教承認每個人都有罪,但中國人是不接受的。

上述這三種感覺都是不合理的。首先,一個人做錯事情,先承認錯誤,然後去改善就行了。為什麼會認為自己低賤?一錯再錯才是低賤,死不悔改才可怕。一個人做錯事情時,可以先原諒自己,因為自己還小,很多東西都不懂,但是同時要記住下次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有一句話是“寧可早犯錯,寧可早失敗”,因為早失敗,人還可以爬起來,晚失敗就爬不起來了。年輕人不用怕犯錯,不用怕失敗,也不用怕挫折。年輕人隻有曆經磨難才會成熟,一個人總怕失敗不敢嚐試,結果年輕時是沒有犯什麼錯,但是到了年紀大的時候就會“晚節不保”,那就沒有時間補救了。所以,年輕時多犯點錯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也是件好事情。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