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3章,蘇定遠(1 / 2)

等他離去,李純說道:“就這麼放他走,豈不是便宜他了,萬一他率領渤海國和霍羅國的水軍一起過來怎麼辦?”

“是啊,你在揚州隻有三個月的時間,三月一過就得回去,雖然昨日小勝,可如果麵臨一場慘敗的話,難保朝堂上不會施壓。”杜東明憂慮道。

“放心,他會掂量清楚的,而且渤海國夾在中間做老二,並不是沒有野心要吞並霍羅國。”楚易微笑道,“如果渤海國真的準備跟霍羅國同盟到底,那就請日向國過來,這麼大一塊肥肉,我不相信日向國沒有想過。”

聽楚易這麼一說,兩人這才安心了許多。

“東明,你留在揚州鎮守,燕王隨我去天流島,該把他們一網打盡了。”楚易說道。

夜色降臨,停留在碼頭上的鎮海軍匆匆的出行,楚易坐在甲板上,讓呼川域觀察敵情,他跟李純則是看著天流島的地形。

他們之所以把天流島的夷族船隊放走,那是因為在揚州海域圍殲他們,付出的代價太大,按照鎮海軍的都督蘇定遠的話,若是圍殲,夷族定會拚死而戰,到時即便滅敵一千,也要自損八百。

所以,一開始在跟蘇定遠商議戰法時,楚易便聽從了他的計策,圍而不殲,並且放走大部分的夷族戰船,隻留下被困的戰船,再圍而殲滅。

正如蘇定遠之前所料,在鎮海軍打開缺口後,夷族能動的戰船,果然全都逃走,並沒有回來救援的意思,這也符合夷族的心理,他們並不像是想象中的那麼團結,在海上之所以強大,那是因為大唐的水軍實在太弱。

蘇定遠本是揚州水軍都尉,從小長在海邊,雖然不是揚州人,但他在揚州任職多年,海禁之後,掌管著殘留的水師,極為擅長海戰,但是徐毅並不喜歡他,相反一直想要除掉他和他的水師。

後來楚王李賀封到揚州,便拉攏了他,借助他的水師班底,建立起了鎮海軍,這才在揚州打下根基,以至於日後靠著李賀的省吃儉用,這才把鎮海軍擴張到現在的規模,足有大小戰船六十餘艘。

然而比起徐毅嶽父秋騰中的海盜來,蘇定遠的水軍,極為弱勢,當初李賀在揚州,也是跟渤海國和霍羅國的有秘密交易的。

利用渤海國和霍羅國的水軍,對付徐毅嶽父組織起的這夥海盜,而李賀付出的代價,自然是被兩個夷族巨頭剝削。

蘇定遠跟天流島的夷族海盜,可謂是宿敵了,霍羅國和渤海國也不傻,他們並沒有幫助鎮海軍滅掉天流島夷族海盜。

因為金州和杭州,也有他們的利益在,扶持李賀起來,其實也是為了更好的鞭策徐毅,好讓徐毅不能一家獨大。

這次李賀之所以把鎮海軍從南方調來給楚易,其實也是有蘇定遠的原因,當初蘇定遠之所以歸附李賀,那是因為兩人之間有協定在。

蘇定遠從小就是孤兒,他跟夷族有大仇,小時候被夷族滅門,以至於這一輩子的願望,就是把夷族趕出大唐海疆,為父母報仇,為大唐雪恥。

李賀被調到南方後,朝局的變化,讓蘇定遠心灰意冷,跟著李賀去南方,便鬱鬱寡歡,一聽說楚易奉旨征討夷族,當即就坐不住了。

於是,李賀便親自趕了過來,後麵的事情就是之前所發生的。

蘇定遠如今已經六十好幾,按照大唐律,他這個年紀早就應該辭官歸隱,但因為朝局混亂,他才能夠穩穩把持著鎮海軍。

一開始,蘇定遠並不看好楚易,雖然楚易名震大唐,可他覺得名聲越大,便言過其實,他不知道楚易是怎麼創造草原上的奇跡,但他知道一點,荒族絕對不比夷族好對付,甚至更加可怕。

所以一開始蘇定遠就認為楚易是因為天書院掌院的身份,被天書院扶持上來的,所以他的奇跡,也是有水份的。

之前那一戰,罵楚易不懂海戰章法的人,就是蘇定遠,他覺得這種行為,在軍隊中應該禁止,因為軍隊是一個整體。

後來知道是楚易,他也沒有因此而改變之前的看法,親自找楚易深談了一番,要求他以後不能擅離職守,主帥就應該在主帥的位置上。

楚易被蘇定遠一頓訓斥,卻沒有生氣,他帶過的兵比蘇定遠可多了去了,但他並不認為自己在統兵方麵,就比蘇定遠厲害。

所以他虛心的接受了蘇定遠的建議,當然其中還有年紀的關係,楚易可不想跟這個老前輩吹胡子瞪眼的去爭執什麼。

自從楚易虛心接受了他的建議後,蘇定遠覺得冠軍候果然名副其實,至少比李賀厲害很多,李賀雖然也能夠聽得進別人的建議,但背地裏肯定是不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