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8章 認清自私才會少受自私的傷害(1 / 2)

人性裏有很多缺陷,自私就是最令人覺得悲哀的一個。自私的人凡事都想著自己,不顧別人……然而這樣的人是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的。

善民村有個農夫,他對佛非常虔誠。他的妻子因病去世後,他就請來了當地最著名的禪師為亡妻誦經超度。佛事完畢之後,農夫問道:“禪師,你認為我的亡妻能從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利益呢?”

禪師照實說道:“當然!佛法如慈航普渡,如日光遍照,不隻是你的亡妻可以得到利益,一切有情眾生無不得益呀。”

農夫不滿意地說:“可是我的亡妻是非常嬌弱的,其他眾生也許會占她的便宜,把她的功德奪去。能否請您隻單單為她誦經超度,不要回向給其他的眾生。”

禪師慨歎農夫的自私,但仍慈悲地開導:“回轉自己的功德以趨向他人,使每一眾生均沾法益,是個很討巧的修持法門。‘回向’有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小向大的內容,就如一光不是照耀某一人,一光可以照耀大眾,就如天上太陽一個,萬物皆蒙照耀;一粒種子可以生長萬千果實,你應該以你用心點燃的這一根蠟燭,去引燃千千萬萬支的蠟燭,不僅光亮增加百千萬倍,本身的這支蠟燭,並不因而減少亮光。如果人人都能抱有如此觀念,則我們微小的自身,常會因千千萬萬的回向,而蒙受很多的功德,何樂而不為呢?故我們佛教徒應該平等看待一切眾生!”

農夫仍然頑固地說:“這個教義雖然很好,但還是要請禪師為我破個例吧。我有一位鄰居張小眼兒,他經常欺負我、害我,我恨死他了。所以,如果禪師能把他從一切有情眾生中除去……那該有多好呀!”

禪師以嚴厲的口吻說道:“既曰一切,何有除外?”

聽了禪師的話,農夫更覺茫然,若有所失。

人性之自私、計較、狹隘,在這位農夫身上表露無疑。隻要自己快樂,自己能有所得,根本不管他人的死活!殊不知別人都在受苦受難,自己怎能一個人獨享快樂呢?世間萬物,都是有事理兩麵的事,事相上有多少、有差別,但在道理上則無多少、無差別,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

自私常會導致惡果,不肯和人一起分享隻會讓你失去更多。

有一個村莊坐落在海邊,村民們平時務農,有時也到海裏捕魚。

一天,村裏的一位漁夫帶著兒子來到與海相通的大湖邊。他想,這個湖既然與海相通,可能會有很多魚,於是他就在湖邊開始釣魚。他剛把釣鉤扔進湖裏,就勾住一個很重的東西,用力拉也拉不動。“看來是釣到一條大魚了!”他興奮地想著,不過又想:“這麼大的一條魚……如果把它釣起來,被別人看到的話,大家肯定都會跑這裏來釣魚,那麼湖裏的魚很快就會被別人釣完了,所以還是不要告訴別人的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