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崇高理想帶來好思路(4)(1 / 3)

人生是個不斷探索的過程,而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也充滿了許多不可知的因素。失敗是難免的,正視失敗也是必需的。挫折和失敗的產生必定有其原因,有時並不是由於人的能力、學識的不足,而是由於錯誤地選擇了目標,而失敗正是給予了你一個重新思考,從錯誤中解脫的良機。所以,每個人都需要學會不斷地重新認識自己的目標,學會不斷反思,以使接下來的進程更有效率。

在中南美洲,生長著有一種很有趣的小型動物叫蜘蛛猿。這種動物很難捕捉,多年來人們想盡方法,用裝有鎮靜劑的槍射擊或用陷阱捕捉它們,都無濟於事,因為它們的動作實在太快了。

後來,有人想出了一個辦法,在一個透明窄瓶內放進一顆花生,然後等待蜘蛛猿走向玻璃瓶,伸手去拿花生。一旦它拿到花生時,你就可以逮到它了。

因為當時蜘蛛猿手握拳頭緊抓著那顆花生,所以它的手抽不出來,而那個瓶子對它來說又太大了,使它無法拖著瓶子走。但它十分頑固——或者是太笨了——始終不願意放下那顆已經到手的花生。就算你在它身旁倒一大堆花生啊香蕉啊,它也不願意放開手中那顆花生。所以,這時狩獵者便可以輕而易舉地抓到它。

有些時候,為了追求更適合自己的目標,你就必須先放棄手中的“那顆花生”。這不是見異思遷,而是你願意改變一些習慣,使自己更有彈性,願意在嚐試新的方法之前,先放棄一些現有的利益。

安德魯是美國著名的不動產經紀人,但他最初隻不過是一個葡萄酒推銷員,那是他的第一份工作。當找到這份工作時,他不知道還能幹什麼,於是他認為自己的目標就是“賣葡萄酒”。最初他為一個賣葡萄酒的朋友幹活,接著為一名葡萄酒進口商工作,最後同另外兩個人合作辦起了自己的進口業務,這並非出自熱情,原因正如他自己所說:“為什麼不賣葡萄酒呢?我過去一直在賣葡萄酒。”

後來生意越來越糟,可安德魯還是拚命抓住最後一根稻草,直到公司倒閉仍然不改行,是因為他不知道還能幹什麼。

事業的失敗迫使他去上一門教人們如何開業的課,他的同學中有銀行家、藝術家、汽車修理工,他逐漸認識到這些人並不認為他是個“賣葡萄酒的”,而認為他是個“有才能的人”、“多麵手”,他們對他的看法使他拋棄了原來的想法。

他開始猛醒仔細分析,探索其他行業,思考自己到底想幹什麼。最後,他選擇了和夫人一起開展不動產業務,使他取得了賣葡萄酒永遠不能為他帶來的成功。

許多職業專家認為,一個人一生中至少要經過兩三次變換,才能最後找到適合自己特長的事業,而確定自己合理的目標,則需要同樣長的一段時間。而且事實上,生活往往借失敗之手,促使你進行這一次次的探索和調整。下麵的故事是對這一點很好的佐證:

一位調音師來到羅賓家中,給孩子的鋼琴進行調音。那位調音師是個能手,他很仔細地鎖緊了每一根琴弦,使它們都繃得恰到好處,能發出正確的音符。

當他完成整個調音工作後,羅賓問他要付多少錢,他笑一笑地答道:“還不急,等我下次來的時候再付吧!”

羅賓不解地問道:“下次?你這是什麼意思?”

調音師說:“明天我還會再來,然後一連4個星期每周來一次,再接下來每3個月來一次,要來4次。”

他的話弄得羅賓一頭霧水,不由得問:“你說什麼?鋼琴不是已經調好音了嗎?難道還有問題?”

調音師清了清喉嚨說道:“我是調好琴弦了,可是那隻是暫時的,如果琴弦要保持在正確的音符上,就必須繼續‘調整’,所以我得再來幾次,直到這些琴弦能始終維持在適當的繃緊程度。”

聽完他的話,羅賓不禁歎道:“原來還有這麼大的學問!”

那天羅賓著實是上了重要的一課:調琴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如果我們希望目標能維持長久直至實現,那就得像鋼琴的調音工作一樣。一旦我們有了進展就得立即強化,而且這種強化的工作不能隻做一次,得持續做到目標完成為止。

實際上,失敗是最寶貴的財富之一,它為我們提供了獨特的學習機會。成功固然可喜,但失敗中才能更清晰地反映出我們身上的弱點,指導我們重新調整人生的航向。

麵對失敗時,找出失敗的原因隻是第一步,也是我們從失敗中學習到的最基本的東西。而失敗能為我們帶來的最大轉機,是它賦予了我們一個重新進行選擇、重新塑造自己的機會。

失敗是對事件的評判,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你自己、社會和他人對結果的一種解釋。在你從失敗中汲取力量、重新駕馭自己的生活時,不僅要學會客觀地尋找其失敗原因,尤其重要的是,要用積極的眼光看待過去,從中尋找成功的種子。

一位著名網球運動員談及失敗時說:“不知怎麼,在我心中輸的感覺比贏的感覺更強烈。”任何一名運動員都明白這點,都必須要搏擊這種情緒。你可能打了十個好球,失了最後一個,結果你記住的不是那十個好球,而是最後一個,當時的情形在你腦海裏反複顯現,心中也就越記越牢。我們都這樣把輸看得比贏更重。改變這一習慣的訣竅是重新調整心中的事件,賦予它們同等重要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