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做人要通“人情定律”(3)(2 / 3)

多個朋友多條路,希友就因為不嫌棄落難朋友,因而給自己打開了一條“路”。交朋友要廣,眼睛不能隻盯著炙手可熱的權勢人物,冷廟也得多燒香,這樣辦起事來你的路子才會四通八達。

同樣的燒一炷香,冷廟的神卻認為這是天大的人情,日後有事去求它,它自然特別照應。如果有一天風水轉變,冷廟成了熱廟,神對你還是會特別看待,不把你當成趨炎附勢之輩。

其實不隻是廟有冷熱之分,人又何嚐不是?一個人是否能發達,要靠機遇。你的朋友當中,有沒有懷才不遇的人,如果有,這個朋友就是冷廟。你應該與熱廟一樣看待,時常去燒燒香,逢到佳節,送些禮物。為求實惠,有時甚至可以送些錢,請他自己買些實用的東西。這是他欠的人情債,人情債欠得越多,他想還的心越切。所以日後他否極泰來,第一要還的人情債當然是你。他有清償的能力時,即使你不去請求,他也會自動還你。

有一個公司老板最喜歡栽培年輕人,每當他聽說某公司有個年輕人被提升為業務主管或其他什麼職務時,總要帶著禮物去道賀,祝對方更上一層樓。而年輕人受到一個公司老總這樣的禮遇,心中自然也非常欣喜、感動,日後有能力時自然也就會對他多加照顧,因此幾年來,這個公司生意一直不錯,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老板的冷廟燒香。

有的人能力雖然很平庸,然而因一時命運通達,也會成為不可一世的人物。人在得意的時候,一切就看得很平常,很容易,這是因為自負的緣故。如果你的境遇地位與他相差不多,交往當然無所謂得失。但如果你的境遇地位不及他,往來多時,反而會有趨炎附勢的錯覺。即使你極力結交,多方效勞,在對方看來也很平常,彼此感情不會有多少增進。一旦對方遭遇逆境,以前親親熱熱,今則相逢不相識;以前車水馬龍,今則門可羅雀;以前前呼後擁,今則哀告不靈;以前無往不利,今則處處不順,他的夢醒了,對人的認識也比較清楚了。

如果你認為對方是個英雄,就該及早結納,多多交往。或者乘機進以忠告,指出其所有的缺失,勉勵其再接再厲。如果自己有能力,更應給予適當的協助。而物質上的救濟,不要等他開口,隨時采取主動。有時對方很急需,又不肯對你明言,或故意表示無此需求,你如果知情,更應盡力幫忙,並且不能有絲毫得意的樣子,一麵使他感覺受之有愧,一麵又使他有知己之感。寸金之遇,一飯之恩,可以使他終生銘記。日後如找他辦事,他必奮身圖報。即使你無所需,他一朝否極泰來,也絕不會忘了你這個朋友。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每個人生活在社會上,都要靠朋友的幫助。但平時禮尚往來,相見甚歡,婚喪喜慶、應酬飲宴,看來幾乎所有的朋友都平等。而一朝勢弱,門可羅雀,能不落井下石、趁火打劫就不錯了,誰還敢期望雪中送炭、仗義相助呢?

所以我們要趁自己有能力時,多結納些潦倒英雄,儲備些人情,使之能為己而用,這樣你的人生將會受益無窮。

適時在鄰裏之間做點人情

人常說“遠親不如近鄰”。《南史·呂僧珍傳》裏有一個“百萬買宅,千萬買鄰”的故事:

宋季雅任上卸職回到京城,在輔國將軍呂僧珍家旁邊買了一棟住宅。呂僧珍問他買房子花了多少錢,宋季雅說花了一千一百萬。呂僧珍認為太貴了,宋季雅卻說,不貴,這是用一百萬買房子,用一千萬買到了你這個好鄰居。

當鄰居有求於你時,首先要表示出熱心的態度,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條件下,認真地量力而行,做到言而有信,不開“空頭支票”。如果自己不能幫忙,或者在幫忙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沒辦法,都要向鄰居說明情況,表示抱歉。如果經自己的努力,鄰居所要求的事得以解決,也不能在鄰居麵前擺出一副有功之臣的麵孔,甚至心安理得地收受鄰居禮物。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