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做人要通“人情定律”(2)(2 / 3)

其實,朋友也好,親戚也好,幫個忙、送點禮是常有的事。人們做這些事的時候跟求人辦事不同,並不是想從你這裏得到些什麼好處。這時候,如果你總認為這是理所就當的,沒有一句表示的話,人家怎麼知道自己的好意是不是已被你接受?要知道,既然受了別人的施予,再要好的關係,也要做出及時、明確的表示,有時候,一句恰到好處的人情話也就足夠了。

及時做出恰到好處的回報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每一天都在與他人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或者是生意上的交往,或者是工作上的需要,或者是求人辦事等等,尤其是在與親朋好友的交往中,許多人都常會犯這樣的毛病:認為對方是朋友、親戚或熟人,感到他們為自己做事、幫忙是理所當然的,不需要刻意致謝。

這是十分錯誤的想法。“禮尚往來”是中國人做人處世的準則。“投桃報李”、“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等等,就體現了我們民族知恩圖報的良好品德。

比如您擠車上班,別人主動讓座;您上街購物錢款不足,熟人給您墊上……對這種交際中的回報,無需送禮,也無需宴請,一句感激的話語,一聲誇獎的詞句,足以表達您的心意。但注意不要有太多的恭維,肉麻的讚美隻會令人不自在。

致謝必須是發自內心的,同時不管對方是陌生人還是親朋好友,都要有所表示,許多人忽視了這一點。事實上,不論是一般關係的人還是親朋好友,都願意聽到感謝的話,雖然他們的付出微不足道,但受惠人一句滾燙貼切的話對他們無疑是一種心理上的補償。

青年職工小劉遠離家人在外工作,有一次他請車間主任老張的愛人織了一件毛衣,式樣新穎,手工精細,他登門直誇老張好福氣,而後逢人便讚張夫人好手藝。小劉的語言回報無疑是得體的。間接誇老張好福氣,實際是說張夫人賢惠能幹,裏外幾句話說得老張兩口子心裏暖烘烘的,背地裏直說小劉有人情、懂事理。

對熱情相助的人,在物質上給以回報,也是一種不失禮節的方式。人與人之間的物質交往雖然不是人際交往的主要方式,但它畢竟存在於現實生活之中。我們提倡淡化物質交往,不是要取消物質交往,而是要讓這種交往多一分真情,少一分銅臭。

有時適量的物質回報是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的特殊需要。比如某人曾多次無私地幫助過你,某一天當他生病住院的時候,你拎上禮物去探望,對他無疑是一種莫大的慰藉。總之,物質回報要遵循適度的原則,適量地“往重於來”,但不要出於功利目的,借回報之名行賄。

當語言回報不足以表達心意、物質回報又不合時宜時,行為回報不失為一種得體的回報方式。某單位幹部小王幼時父親不幸去世,是城裏的叔叔供他上高中、念大學。近來叔叔體弱多病,小王經常利用空閑時間幫叔叔幹家務,還時常利用下鄉機會為叔叔尋醫找藥。做叔叔的聽在耳裏,看在眼裏,喜在心裏。行為回報雖不像語言回報和物質回報那樣悅耳、顯眼,但它是無價的。於細微處見真情,好的行動無須用語言證明。當一個具有真才實學的青年求職時曆經挫折終被一位賢明的“老板”錄用之後,最好的報答不是好言好語,也不是厚禮,而是實幹。

一滴汗水能讓一筐好話失色,一絲奉獻能使一片真情增輝。有一位早年下放農村的幹部當年曾受到房東大娘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後來他落實政策回到城裏。有一次老大娘生病到城裏求醫,他像對待自己親生母親一樣幫忙聯係醫院,辦理住院手續,還時不時攜妻前來探望、護理,感動得老大娘老淚縱橫,直說“好人難得,好人難得”!

希臘一位哲人曾說:“感謝是最會帶來利益情誼的德行。”每個人在生活中都要與人交往,而同時又會經常獲得感謝之辭,因此感謝往往會成為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潤滑劑。大部分人會因別人的謝意而感到極大的愉悅,因此,善於說“謝謝”的人,往往既能成為以最少的力量去激發別人善意和推動別人善行的高手,也能成為因為有人情而備受歡迎的人。

表達謝意可以有很多種方式。

(1)說出你的感覺。告訴他在哪一方麵幫助了你,他為你做的對你來說是很重要的:“我真的非常感謝你在編那個計算機程序上給我的幫助,起碼為我節約了三個小時的工作時間。”

(2)給予讚揚。讓他知道他為你做的事是很特別並值得認可的:“謝謝你的咖啡!像你這樣體貼人的老板真不多見。”

(3)告訴這個人你感謝他為你做的,並準備回報這個好心人:“我很感激你能在開會時回我的電話,以後隻要有用得上我的地方,請隨時呼我!”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