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從容應對孩子的無理要求(2)(1 / 3)

現在的孩子,無論是從身心還是智力上都發育較早,別以為他們還是個什麼都不懂的“小不點”。他們有自己的主見、自己的朋友、自己的世界,更重要的是他們有了自尊心。家長在氣頭上的無心一句,卻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家長口無遮攔的一通訓斥,很可能毀掉了孩子的自信心,沒了自尊心與自信心的孩子就真的成了“滾刀肉”、“扶不起的阿鬥”。孩子犯了錯或是學習成績不理想,家長要耐心教導或支持鼓勵,萬不可打罵,更不能當眾進行“家教”。

中國人講究“當麵教子、背後訓夫”。所謂當麵教子,其意思大概是家長當著其他人或眾人的麵,在事發當下就對孩子進行“現場教育”。為什麼要當麵教子呢?家長們可能是出於兩個方麵的考慮。

一方麵,家長大概是想通過“當麵教子”向外界表明,自己的孩子有教養、有家教。中國的父母一般都比較擔心、忌諱別人說自己的孩子沒教養或沒家教。如果有人這樣評價自己的孩子,就等同於打這個孩子父母的耳光,孩子的父母會覺得自己受到了嚴重的中傷或汙辱。父母們經常當麵教子,可以給外界造成一種家教嚴格的印象,這能很好地“堵別人的嘴”,讓別人找不到攻擊自己的理由。另外,還可以向外界表明自己對孩子盡到了教養之責,是一個負責任的家長。

另一方麵,父母也許是為了讓孩子更聽話、更能服從自己的訓誨,於是一有機會就在外人麵前教訓孩子。因為當父母在他人或大庭廣眾之下,對孩子的缺點、過失或錯誤予以批評、訓斥,孩子的負麵形象受到多人的關注,這會使他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忍受很強的精神焦慮,並使他產生強烈的挫折感,而孩子的挫折感一強,容易在家長麵前形成弱者心態,而有了弱者心態就容易對家長表示服從,易於受家長管製。其實成年人在這方麵與孩子也是一樣的。比如,單位領導如果關心、愛護下屬,針對下屬的缺點或錯誤,他會找這個下屬單獨談話,私下做他的思想工作。可是,如果領導想“整”某個下屬、打壓某個下屬,領導就會在公開場合,比如在員工大會或群眾大會上點名批評該下屬或針對他進行專題批評,被批評者在很多人的關注之下,心理壓力和精神焦慮會驟然增大,如果持續時間較長,過大的壓力甚至會摧毀他的意誌。與此同時,作為批評者的單位領導,他的權威在這種場合中會放大,個人的權威體驗也會增強。

孩子年紀不大,他也知道自己應該尊重父母,不敢輕易忤逆,所以大多數孩子被父母當麵訓斥時,一般都不敢公然反駁,不敢通過與家長的對抗來釋放自己的焦慮,而是表現得比較順從,顯得對家長的話比較容易“聽得進去”,盡管不少都隻是表麵的聽話、表麵的順從。另外,父母在當麵教子時,認為在孩子麵前也可以很好地樹立、增強自己的權威感。那些社會地位不是很高、經常受壓抑、自卑感較強的父母在孩子麵前的權威訴求往往更為強烈,因為在動用家長權威教子的過程中,可以很好地釋放自己的權欲,無形中可以滿足長期被壓抑的權威欲望,這可能也是不少父母習慣於當麵教子的原因。

“當麵教子”雖然對父母有不少“好處”,比如可以讓父母在眾人麵前顯得有麵子,更便於管束孩子等。但父母很難通過這種教子方法達到真正教育孩子的目的。“當麵教子”實際上是一種權威教子,父母利用自己的權威強行教育孩子,而孩子在權威壓迫之下隻會走向家長教子初衷的反麵。

孩子即使做錯了事,他也希望父母批評他的時候能尊重和照顧他的人格、尊嚴和感受,而父母如果不是在對孩子保持尊重的前提下批評孩子,而是采用過激的語言、聲色俱厲地嗬斥、訓斥,甚至打罵孩子,即使是“背後教子”,孩子也將受到嚴重的傷害,而如果是“當麵教子”,有意公開孩子的負麵形象,把他的負麵形象拿來“示眾”或“展覽”,孩子受傷害的程度更甚,挫折感更強,他覺得自己在眾人麵前抬不起頭來,“麵子”沒了,尊嚴盡失。

孩子說錯話、做錯事總是難免的,父母要避免孩子今後犯類似的錯誤,當然要對孩子予以必要的提醒、督責或批評,但在督責、批評過程中,家長應盡量避免讓自己的批評變質,尤其不要讓自己的批評變成權威壓迫。不少批評並不是批評本身有問題,而是批評的方式出了問題。父母在批評孩子時,如果能做到始終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嚴,或者充分照顧孩子的“麵子”,那麼家長怎麼責備、批評孩子都行,而隻有這樣,孩子對父母的接受程度才可能最大化,家長的教育效果也才可能最優化。

孩子任性怎麼辦

父母箴言

任性是孩子性格中容易發生的不良傾向,表現為高度的以自我為中心,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不聽勸告。任性是孩子一種不正常的心態,是孩子要挾大人滿足自己某種需要的手段,如果不予以糾正,長大後容易形成偏執、狹隘的性格。

任性,是指一個人不顧客觀環境和條件如何,自己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任何人的勸告和阻攔都難以發揮作用的一種性格品質。任性的主要特征是放任自己,對自己的行為不加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