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培養一個有愛心的孩子(4)(2 / 3)

教育孩子遵紀守法

父母箴言

父母要告訴孩子,平時不要違反一些製度和紀律。教育孩子從小要有遵紀守法的觀念,學會用法律來規範自己的行為,如果平時放任慣了,將來無法無天,到頭來吃苦的是孩子自己。

法國思想家、教育家盧梭說過這樣一段話:“人生當中最危險的一段時間是從出生到12歲。在這段時間中還不采取摧毀種種錯誤和惡習的手段的話,它們就發芽滋長,以致以後采取手段去改的時候,它們已經紮下了深根,以致永遠也把它們拔不掉了。”這是一段極具警示性又符合實際的話。

有的家長對孩子疏於管教,有的則對孩子過於溺愛,還有的對孩子要求過於嚴格,這些都不利於孩子的發展。現在有些孩子受了一些不良思想的影響,沒有是非觀念,常常和社會上的人混在一起,稍不注意就會釀成大錯。因此,父母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孩子健康成長,這才是對孩子負責任的做法。

在我國走向法製化的今天,從小加強孩子的法製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培養孩子遵紀守法的習慣呢?

1.教育孩子遵守校紀

父母應嚴格要求孩子按時到校,不能遲到、早退,上課時不說閑話、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按時完成作業,參加班級和學校的集體活動。由於孩子自控能力不強,父母要注意配合學校對孩子進行訓練。比如,每天詢問孩子聽課和作業情況,督促他們遵守課堂紀律,當孩子不理解或不願遵守學校的某項紀律時,父母應及時發現,耐心教育,幫助糾正,必要時要與學校教師取得聯係,共同幫助教育孩子。

2.教育遵守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大家都必須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是維護公共活動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父母帶孩子到公共場所時,應用遵守公共秩序的行為影響孩子。如購物買票時要按次序排隊;看電影或文體演出時要對號入座,保持安靜,不因自己的行為影響他人的觀看;要維護公共衛生,不亂扔雜物、不隨地吐痰等。教育孩子公私分明,不貪圖小便宜,不能把公共的物品占為已有,不能損壞公共設施和財物。

3.對孩子不要溺愛、不要放任

溺愛、放任會造成孩子惟我獨尊,不懂規矩,甚至為所欲為的行為習慣。時間長了,必定養成惡習,置國家法律於不顧,幹出違法亂紀的事情來,到那時後悔就晚了。父母在對孩子加強管教的時候,舉一些實際例子說明從小放任自己必然走向歧途,讓孩子懂得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道理。

4.密切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

孩子是活躍的、好動的,是不善於刻意掩飾的。因此,父母要留心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善於從中發現異常情況。如孩子的學習用品、生活用品是否無故地多了出來?孩子是否常去電子遊戲機房打電子遊戲?你沒給孩子零用錢但孩子花錢卻很“慷慨大方”?如發現這些情況,應找孩子談心,作調查分析,了解原因,再“對症下藥”,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要注意孩子經常跟誰在一起玩。要教育、引導、督促孩子交好朋友,防止孩子和不三不四的人來往。要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5.教孩子學法、用法

在我們的大眾傳媒中,經常報導運用法律武器保護合法權益的案例,這是對孩子進行法製教育的活教材。應該跟孩子一起看、聽、討論,樹立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如果親戚、朋友或自家有的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應鼓勵受害人積極行動,尋求法律的保護與支持。這個過程對孩子的教育最直接,也最有效。

6.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一麵鏡子。孩子不僅從父母的言論中受到教育,而且還會模仿父母的行為。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則,用自己遵紀守法的行動去影響自己的孩子。尤其是當父母有時無意中違反了某種規章時,應及時改正,並向孩子說明錯在哪裏和不改正的危害性。這樣,孩子們可以得到“知錯就改”的啟示。

下麵的這個案例很有警示意義。

一個未成年孩子偷回了附近工廠的工業原材料銅。當時孩子隻是貪小利,偷回家墊墊東西。可他母親發現後,高興地說這銅可以賣錢。孩子聽到這話勇氣大增,以後便一次次深夜翻牆入廠進行盜竊。竊回的銅均由其母親聯係銷贓,銷贓後的贓款母親掌握,並每次給孩子一些零花錢,直至案發。母子成了共同犯罪的被告人。經過法庭的教育,她才知道慫恿、協助孩子去偷,聯係銷贓,這是一種犯罪行為。法庭上,孩子哭喪著臉埋怨母親,母親也慚愧地流下了悔恨的淚水:“都是我法製觀念不強,不學法、不懂法,害了自己,害了家庭,更害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