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在這個階段特別敏感。他對任何不熟悉的東西,比如媽媽的帽子,或者爸爸剛刮過胡子的臉(如果他習慣了看爸爸長著胡子的臉)都會產生警覺。這種現象叫做怕生。孩子一開始見了誰都愛,而到了後來卻變得疑神疑鬼。是什麼使他發生這種變化呢?說來是很有趣的。首先,嬰兒從6個月起就能想起自己曾經見過的不喜歡的東西和人。這就是檢索記憶。但是在前幾個月裏,他隻有識別記憶。也就是說,他能識別自己的父母,並且喜歡他們。但是,當他們不在他的視野之內的時,嬰兒並不能想起他們來。隨著檢索記憶能力的產生,他就能在看不見父母的時候想起他們的形象來,並且能夠拿他們的形象同麵前的生人進行比較。如果嬰兒在記憶裏檢索不到麵前生人的形象,他就開始感到不安:這個家夥到底是誰呢?
在6到9個月的時候,嬰兒仍然不能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來預測將要發生的事情。他的世界基本上都在眼前。所以,當他的麵前出現一個生人的時候,他就無法理解為什麼他不熟悉這個人,而且他也想象不出這種情況會產生什麼結果。另外,這位不會走動的嬰兒也找不到什麼辦法來排除自己的擔心。他既跑不了,也不能藏起來。所以就隻能急得哭了。
到了15個月的時候,怕生的心理就基本上消失了。這時,幼兒就具有了根據過去的經驗來預測未來的能力:“也許我不認識這個人,但是等我媽媽回來以後一切都會正常,所以用不著驚慌,我可以應付這個陌生人。”
由此看來,怕生是一種可以預測,而且常見的成長發育現象。它在孩子9個月的時候達到高峰,在大約15個月的時候消失。
但有的孩子好幾歲了,甚至十幾歲了還是怕生,一見了陌生的客人就躲起來。一般來說,5—6歲的孩子就不應該怕生了,但如果仍然怕生,家長就要注意,應該找找原因。一般有以下幾個原因:
從小在家太受寵愛了,什麼時候都跟爸爸媽媽在一起,一刻也不離開。
爸爸媽媽對孩子的安全過分擔心,管得太嚴,不讓他和外麵小朋友接觸。
家庭人口少,與外人交往不多。
由保姆帶大,又經常換保姆,使他產生了不安全感。
小的時候,父母或外人嚇唬過他:“你再不聽話,就把你送人。”或說:“你不聽話,把你送給一個可怕的叔叔。”這樣,一遇見來了客人,孩子就以為可怕的叔叔來了。這在心理學上稱作“交往退縮”,其形成與孩子個性及不良環境因素都有關係。
孩子怕陌生人,與孩子個人的性格有關,主要是後天造成的,可以在環境和教育中向好的方麵轉化。要讓孩子克服怕生的心理,父母可以這樣做: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他的勇敢精神,讓他參加一些活動並多和生人接觸,如當著生人表演節目;與小朋友一起玩遊戲,放他獨自到外麵去玩玩;讓他去買點東西,如買張報紙、買根冰棍等。
不要嚇唬他,不要把周圍的人都說成壞人,不要講可怕的故事,多進行正麵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