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總體布局(3 / 3)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裏程最長、工程最大的運河,全長約1750千米。目前,京杭大運河的通航裏程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裏程為877千米,山東濟寧以北段基本斷流,好多河道已經變成垃圾坑,有的已經被農田蠶食,中運河(台兒莊—淮安)和南運河(天津—臨清)雖然還有水,但時刻麵臨斷流威脅。大運河已到了缺水“斷奶”的程度,運河的基本功能正逐漸喪失;汙染與破壞加劇,現代化的船隻運輸嚴重損害了運河的環境風貌;如果再不加強保護,大運河的曆史文化遺存、風光景物和自然生態環境就會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壞,真實性和完整性就會不複存在,這將是中華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對大運河進行搶救性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到了緊要關頭。

南水北調工程是大運河整治的一次機遇,東線一期工程的實施給大運河增加了水量,輸進了新的血液,引入的長江水再次串聯起大運河的主要部分,生氣就此顯現;東線治汙工程將逐漸改變大運河的水質和水貌,使大運河成為清水廊道;工程建設對文物將進行保護和搶救,再現古運河曆史文化遺產;對航道進行了整治,恢複斷流區域的通航;南水北調工程將使千年古運河重新煥發青春,為大運河的保護和發展創造條件。

六、體現人水和諧

我國地區發展差距主要表現在東西部之間,但也表現在南北之間,且近年來南北差距有不斷擴大之勢。造成這些差距的原因之一就是水資源條件的不同。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在大範圍內進行水資源的空間再分配,不僅考慮經濟發展與生態和環境之間的相互協調,而且考慮到人、土地、工業等資源數量和生態與環境保護要求隨時間推移而變化等因素,既體現了人水和諧,也保障了水和人與自然的和諧。

南水北調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為解決北方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促進南北協調發展所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這一決策的本身就充分體現了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並以民生的不斷改善促進社會的更加和諧。

第六節 社會關注

南水北調工程這一舉世聞名的偉大工程從規劃開始就一直廣受關注,如受水區的節水潛力有多大,南水北調工程會對環境造成多大影響等這些問題都是社會大眾爭論的焦點。這裏選擇一些代表性問題進行解答。

(一)若受水區充分地利用好當地水資源是否就不需要從外流域調水?

南水北調受水區當地的水資源雖然還有挖掘潛力,但要挖掘這些潛力也必須考慮技術、經濟上和環境影響上的可行性,因此受水區當地水資源可挖掘的潛力有限,根據北方地區黃、淮、海三大流域片和內陸地區的水資源供需現狀,未來求大於供的缺水態勢,實施跨流域調水即從水資源相對豐富的南方向缺水的北方地區調水勢在必行。

目前在不超采地下水並維持現有引黃水量的情況下,海河流域片平水年、枯水年分別缺水50億立方米、80億立方米。在不斷提高節水水平、合理開發和配置當地水資源的情況下,預測2030年水平年的枯水年缺水量增至135億立方米,屬於資源性嚴重缺水地區。尤其要指出的是,目前海河流域片的發展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是不可持續的,應盡快改變。淮河流域片的淮河幹流以北及山東半島屬資源性缺水地區。黃河流域片工程性缺水與資源性缺水並存,在充分考慮節水,加強管理以及下遊向流域外供水按國務院分水方案進行控製的條件下,預測2030年、2050年兩個水平年的枯水年缺水量分別為87億立方米、90億立方米。可見,北方地區在節流、開源和流域片內水資源合理配置挖潛的基礎上,預測未來50年內水資源供需缺口仍較大。因此,跨流域調水是根本解決供需矛盾的戰略性舉措。

(二)南水北調工程對長江水力發電會不會造成大的損失?

東線工程調水對發電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中線工程在丹江口大壩加高後,一期工程的北調水量達到95億立方米,由於發電流量減少,將減少電站多年平均電量5.4億千瓦·時,後期在北調水量達到131億立方米時,電站多年平均電量將減少6.81億千瓦·時。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調水170億立方米後,在黃河幹流規劃梯級基礎上,可增加裝機容量1638萬千瓦,增加年發電量767億千瓦時,可為調峰容量缺乏的西北、華北電網提供清潔、廉價的水電。東線和中線方案則因線路海拔高程較低,基本無發電效益。西線調水點在長江上遊的通天河、雅礱江及大渡河上,調水將直接影響調水各支流以及長江幹流的發電能力,據測算,在2050年水平年調水170億立方米的情況下,調水河流減少年電量1117億千瓦·時,因西南地區電力將有富裕,此部分損失電力可認為輸送往華中、華東的電量,減少電量的損失年值約246億元,略大於黃河幹流增加發電的年值221億元,但也不會成為興建西線調水工程的製約因素。

(三)南水北調東線、中線輸水方式是如何選擇的?

根據規劃方案,這兩項工程的全部線路均采用明渠輸水(運河也應視為明渠)。其中東線為土渠,中線為混凝土全斷麵襯砌渠道。因為東線工程江蘇段以及濟寧至徐州段,除主要承擔調水功能外,還兼起水運航道和排洪澇的功能,因此采用渠道輸水應該說是合理選擇或唯一選擇。中線工程具有全線自流的特點,采用明渠輸水具有造價低、輸送水量大的顯著優勢。與渠道輸水相比,管道輸水是壓力輸水,流速比渠道輸水高,水與管壁之間的摩阻損失大,所需的水泵揚程高,運行費用也就高。如果采用管道輸水,則東線工程各泵站的水泵揚程需適當提高,中線工程可能也需要再增加若幹座加壓泵站,這將大大提高投資額度。

但同樣管道輸水也有其獨特的優點,管道輸水具有少占土地,利於環境保護;土建施工難度小,工程量小;不受天氣影響,可以長年穩定供水;避免滲漏和蒸發,輸水損失小;避免水汙染,維護費用低等特點。有些專家建議在某些線段,尤其是調水流量小的末級線路和支線,如東線工程黃河以北段和向膠東半島調水的支線,以及中線工程河北至北京段和向天津調水的支線等,采用管道輸水方案。目前已竣工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京石段全麵采用了PCCP管道輸水模式,已取得了巨大成功,這將對整個南水北調工程建設起到十分重要的借鑒作用。

(四)南水北調工程是否違背了自然規律?

南水北調工程將從西往東流注入大海的長江分上遊、中遊、下遊分別提水北送,改變了長江的水流形態,違背了自然規律,也會對長江本身造成一定影響。但北方缺水的緊迫性與嚴重性要求炎黃子孫改造自然,為中華民族造福。

“不廢江河萬古流”是唐朝大詩人杜甫的名句,現如今有“中國民族母親河”美譽的黃河出現“斷流”現象了。而且下遊斷流時間屢創紀錄,現在下遊河段每年有兩個月時間河底朝天,大河滔滔之勢難尋蹤影了。黃河需要南水北調工程為其注入新鮮的血液。我國華北和西北普遍缺水,年降水量稀少,且往往集中在夏季,水土資源空間組合差,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少,生態係統脆弱,有些地區已經遠遠低於500立方米的嚴重缺水警戒線。缺水給北方地區造成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損失,生態環境也逐步惡化,地下水超采嚴重,被迫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社會的發展,北方地區的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的,違背了自然規律。

兩害相衡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通過這樣一個違背自然規律的工程來使廣大北方地區的發展順應自然規律,這就是南水北調工程的意義。

(五)南水北調工程移民情況如何?

南水北調工程移民工作主要體現在中線上,中線工程將造成河南、河北、湖北、天津和北京5個省市的40.2萬人口遷移。事實上,移民工作是一種經濟社會行為的空間轉移,它是區域經濟的重新布局。

在提倡以人為本、和諧社會的今天,國家對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移民安置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移民工作中要做到“人與人和諧、人與環境和諧、環境與環境和諧”,讓移民搬得出、能解困、穩得住,搬遷後生活水平不低於搬遷前生活水平,逐步能致富,使工程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統一協調,達到移民經濟與環境共同向前發展,這是移民工作的基本要求。目前,國家對移民有扶持政策,移民搬遷完畢後每人每年有600元的扶持。

2007年,財政部製定了《大中型水庫庫區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設立大中型水庫庫區基金,從有發電收入的大中型水庫發電收入中籌集資金用於支持實施庫區及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規劃等,使水庫移民的利益補償機製進一步製度化。南水北調工程征地補償標準首先執行國家批複標準;國家無批複標準的,執行省、市政府有關規定。按照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確定的標準,南水北調工程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之和可按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16倍計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移民將大量人口遷移至相對集中的安置區,配套必要的供水、電力、交通、學校、醫院、商業、通信、文化等生活基礎設施,同時配置必要的生產資料,創造一定的就業機會,真正實現搬得出、能解困、穩得住的移民目標。

(六)南水北調工程目前的進展情況如何?

根據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確定的最新建設目標:東線一期工程於2013年通水;中線一期工程2013完成主體工程,2014年汛後通水。在目前中央擴內需、保增長的政策推動下,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全麵提速,迎來了新的建設高峰。2009年工程建設計劃總投資達到213億元,這是南水北調工程開工建設以來投資規模最大的一年。據最新統計顯示,截至2009年10月底,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累計下達投資614.7億元,工程建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45.9億元,完成土石方34507萬立方米,完成混凝土澆築856.7萬立方米。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