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8章 拔電話(2 / 3)

然而,當世界第一階的科學家楊銳同誌,將西地那非整個解析一遍,以一氧化氮學的觀點來進行全新的描述的時候,《科學》也不得不讓路。

像是楊銳這樣的超犇,他就是發表一篇一氧化氮的綜述,《科學》弄不好都要刊登了,更不要是數據齊全,思路新穎的論文了。

論文這個東西,它最重要的其實就是思路。

到了讀研讀博的時候,好學生賴學生怎麼區分?難道看誰殺老鼠殺的精彩嗎?無非是誰的思路精奇誰厲害。

學者教授科學家也是一樣,活兒都有科研狗在做,工作量大無非是多用幾條科研狗狗,每個月多花幾個100的事兒,階層的劃分,最終還要看思路。

而在楊銳需要提出精妙的思路的時候,不是他不謙虛,其他人都是渣渣。

《科學》雜誌也瞬間被秒。

幾名審稿人都是第一時間聯係了編輯,給出了文章通過的評價,並大力舉薦——科研論文的雙匿名製,在高端學者群裏根本沒用。

不期刊社本身能否在諾獎級學者麵前,堅定的遵守,高端學者本身的資源就足夠突破這個屏障了。

像是“西地那非”一詞,隻要出現在論文裏,大家第一時間就能想到楊銳。

他花了18億買輝瑞的消息,並沒有掩藏起來,凡是關心科學界的人,多多少少都能聽到些風聲,相關的圈子更是如此。再了,審稿也不是閉卷考試,審稿人也是需要參考資料的,不管用什麼姿勢查閱,都不可能漏掉楊銳的消息。

“楊銳做出了新成果”的消息,沒等最新一期的《科學》發表,就傳了出去,逼的《科學》不得不以最快的速度,為其排期。

整個過程,楊銳都不用主動的去推動,就輕鬆的完成了。

等到綠石角的人,拿著《科學》去FDA的時候,其實FDA的科學家,也都收到了消息。

要FDA,對於醫藥公司來,確實是神一樣的存在,生殺予奪都不為過,尤其是80年代以後,FDA的權威可以是強大無比。

但是,FDA也不是水火不侵的。

它的命門就是科學。

FDA的獨立與權威,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的,為其服務的科學家,多是業內有些名氣的專家。

這些人固然可以堅持己見的做出決定,就像是楊銳當日對律博定做的那樣,但是,在麵對科學問題的時候,他們的獨立就不得不動搖了。

一般的學者提出的科學問題,固然是無法撼動FDA的專家們。

但是,他們如果對諾獎獲得者,正在科研活躍期的學者楊銳的要求無動於衷的話,那他們的名氣與獨立,也就大打折扣了。

官僚和拖遝,在回複楊銳遞交的文件的時候,都是不被允許的。

他們唯一能夠拒絕楊銳的理由,就是科學本身。

這也是90年代以後,醫藥公司紛紛雇傭諾獎獲得者的原因,不過,現實是很少有醫藥公司真的能雇傭到科研活躍期的諾獎獲得者。

諾貝爾醫學與生理學獎,每年最多就給三個人,許多還是給老頭子的。

中青年的學者,能得到諾獎的機會本來就低,願意放棄科研而去醫藥公司的,實在是鳳毛麟角。

就是楊銳,做西地那非也是打零工的狀態——要不是因為偉哥的利潤驚人,能夠給自己省時間賺錢增加科研經費,換一款藥,得到諾獎以後的楊銳,也不可能如此盡心盡力。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